分享更多
字体:

投研核心成“抢手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9 01:4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谢潞锦

  目前,投研核心在整个基金公司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基金公司的投研核心往往指的是投资总监和研究总监。

  众所周知,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后,一家公司的成败与否、基金公司旗下产品的业绩优劣与公司的投研能力可谓“休戚相关”。从过往的实际表现看,那些能长期在市场上保持一流业绩的公司,往往有着较强的投研团队。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由公司投研核心即投资总监、研究总监亲自担任基金经理的产品,从历年来的业绩表现看,往往能成为各家基金公司的“旗舰产品”。

  事实上,对于基金公司投研团队来说,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从近年来出现重大人事变动的公募基金公司看,一名投研核心的去留,往往会对公司旗下产品业绩,以及市场口碑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因此,基金公司往往“不惜血本”,在市场上寻觅到合适的人才。

  某咨询公司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目前市场上,由于近年来基金行业扩张速度非常快,导致合适的专才,尤其是投研核心难觅。她表示,对于财力雄厚的基金公司来说,花费一年数百万的薪酬去招一名投研核心,这早已不是新闻。“现在大家碰到的难题是‘钱多人少’,即市场上的合适人才实在有限,导致寻找到合适人才颇为不易。”

  其实,相对于大型基金公司,中小型基金公司对于投研人才的渴求也异常明显,且在投研团队建设上,困难重重。一方面,目前基金公司的薪资结构与公司规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一家基金公司规模有限,难以付出高额薪资招到合适的专才;另一方面,中小型基金公司维护当前的人才也颇为不易。

  上海地区一家小型基金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苦叹,挽留公司现有的投研骨干,他本人额外付出了很多努力,“在一个基本以人力为主的轻资产行业中,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日常运营确实碰上很多困难。”

  需要提醒的是,在“找人”的过程中,公司大股东的支持也非常重要。一家刚刚变更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基金公司高管向记者称,他上任前就与公司大股东达成了一致意见,即在吸收外部投研人才时,公司所支付的薪酬可以与基金公司现有的规模条件有所脱离。而在一般情况下,基金公司支付的薪酬往往是依据公司日常管理费用所决定的。“如果拿不出有足够吸引力的薪酬,在行业中是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来参与和主持公司投研决策的。”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也许在未来不得不面对。随着市场创新日益加速,基金公司对于一些特定专才的寻觅也有很大的“缺口”。比如,在引入类似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工具后,基金公司方面对此类领域的人才也有着特殊需求。“由于目前大家主要依赖来自券商的卖方报告,因此,在特定的策略上有着一定的同质化的趋同思维。想要在市场上获得超额收益,还是需要在公司内部有着专门人才,才能应对更加复杂的市场变化。”某基金公司专户部门负责人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