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看生态经济如何富赞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9 08:2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看生态经济如何富赞皇

  上图养蜂业已成为赞皇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新亮点。目前,全县蜂制品总产量已达2000吨,该县正向有关部门申报“中国养蜂之乡”。图为赞皇县蕊源蜂业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灌装蜜糖生产线。

  

看生态经济如何富赞皇

  右图游客在枣林中采摘大枣。

  在山言山、化劣为优的思路转换,“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目标确立,

  让山场既长树叶也长钞票,让百姓守着山水能有饭吃、有钱花——

  8月24日,记者前往太行山深处的河北赞皇县采访,一路被周边的生态环境所吸引,满山遍野的绿树上挂满了即将丰收的大枣、核桃等果实,茂密的林草间散养着柴鸡和山猪。看到这一丰收美景,无论谁都会为之欣喜。

  石家庄市副市长兼赞皇县委书记张小国告诉记者说:“赞皇县优美的生态环境是通过几代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换来的。我们现在进一步确立的发展思路就是‘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其目的就是要把赞皇建设成太行山最美的区域,还有决心把赞皇建设成太行山最富的区域。”

  转换思路

  确立目标

  赞皇县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麓,181万亩国土面积中,山场面积多达115万亩,因此有着“七山一滩二分田”的称谓。由于过去多种原因,赞皇的良好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是赞皇的一大特征。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316元,一直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面对这样一种局面,近年来,赞皇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者对赞皇以往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调整了发展思路,使赞皇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们分析认为,赞皇是河北少有的全山区县之一,山多地少,且粮食产量低,是经济发展最大的劣势。

  而换一种思路考虑,则是赞皇人少山多,且物产丰富,尤其是大枣、核桃等林果产品既适宜栽种又品质上乘,发展生态林业有很足的后劲,而且林木多了以后,可把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相结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农民致富,县域经济增收。

  通过这种在山言山、化劣为优的思路转换,赞皇县进一步确立了“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决心将赞皇打造成为太行山独具特色的生态经济大县。

  要实现生态经济大县目标,最紧要的措施就是改善生态环境。而封山育林、绿化造林是必须迈的第一步。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赞皇按全县地理状况创出了三种不同的封育模式,他们针对深山、浅山、丘陵区等三种地理状况分别制定了封育政策。第一种方式是由政府投资,在西部深山区死封死禁,保护和加快自然植被生长,辅助于飞播造林和部分人工造林,培育自然林木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第二种方式是在中部浅山区采取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政府引导下的群众自发投资,边封边育,培育野生酸枣树资源,靠嫁接、植树、根孽苗等发展大枣、核桃等经济林木。第三种模式是在东部丘陵区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广植生态树,大造经济林,发展特色果品基地和在城区建绿化带,带动整个区域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责任编辑:马常艳)

  为解决群众传统的砍树烧柴和放牧习惯与封山育林之间的矛盾,赞皇县一方面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沼气事业,到目前,全县共建沼气池6000多个;另一方面,探索并大力推广“牛羊下山、柴鸡上山、林草药间作”的三元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形成了鸡吃虫草、鸡粪肥土、果树增效的绿色生态链。帮助群众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很好地解决了一直困扰林业发展的林牧矛盾。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封育与保护相结合,全县的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截至2010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9.1%。其中仅在“十一五”期间就完成太行山封山育林32.5万亩,工程造林绿化9万亩,“万树进村”植树274万株,“两河”绿化7000亩,使赞皇很快成为太行山区最绿的地区。

  两头延伸

  扩展效益

  把山场搞绿,让农民看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初步成功。紧接着,赞皇县又进一步谋划了前后两延,拉长产业链条的发展路径。

  所谓前延就是在发展经济林中进一步发展林草、林药及林下畜禽、蜜蜂等养殖产业,把山场优势进一步放大,该县农业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全力推行林下养殖等措施,全县生态养殖业收益已经达到了7.9亿元,其中仅林下养殖柴鸡就使农民增收1.2亿元。

  许亭乡尖山村养殖户张立勇就是散养柴鸡致富农民中的一个。24日下午,记者看到张立勇忙碌喂鸡的情景:一阵哨声响起后,一群柴鸡从山场密林中迅速聚拢过来,黑压压的一大片,张立勇高兴地说:“政府号召我们枣林养柴鸡可是一条不错的门路,柴鸡在山场上散养,既能帮助清除虫害草荒,鸡粪还能肥田;同时散养的柴鸡和柴鸡蛋是绿色无公害产品,城里人非常认可,我们家柴鸡存栏已经达到两万只,每斤鸡蛋7到8元,比普通鸡蛋贵1到2倍,肉鸡每斤12到13元,也比普通圈舍养殖贵三成左右,每年肯定能纯赚10万元。”

  除了山林养鸡外,山林养殖野猪也是赞皇山区的一个创举。据了解,该县许亭乡四道岩村有一个山洼叫神堂沟,这里位于太行腹地,山场面积非常辽阔,由于近年来赞皇严格推行封山育林政策,使这里植被非常茂盛,并出现了野猪等野生动物。在城里开美容院的杨雨凡女士无意中听到这一信息后,就在这里成立了特种野猪山地养殖有限公司,投资400多万元从江苏购进460头苏太母猪作为母本,让其与山上的野猪自然繁殖,逐渐培养出特种野猪,这样既保护了自然生态,还带动了周边上千户人家养殖野猪,现在该公司野猪存栏达到4000余头,已经被京、沪等地高端市场所认同,所有野猪全部合同订购,公司每出栏一头生猪,能获利3000元以上。

  所谓后延就是把林果产品产业链条向后拉长,让人们从商品贸易和农产品工业化加工中获得更多的效益。县发改局副局长于彦军告诉记者,赞皇农产品后延发展的势头非常好,截至目前,共发展了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上百家,其中仅大枣加工企业就有68家获得质量安全(QS)认证,整个农产品加工贸易年销售收入已经达到6.6亿元。

  生态旅游

  相辅相成

  “这青山绿水可真是宝啊!不出家门,守着这山水就能有饭吃、有钱花。”采访中,赞皇县嶂石岩村农民张建国高兴地对记者说。

  今年55岁的张建国,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嶂石岩山脚下依靠自家的院落开起了家庭旅馆,由于设施达到了星级标准,每年能收入十几万元,他家的房子已从平房换成了4层小楼。张建国只是赞皇县山区农民靠山吃山发展旅游、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生态和旅游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生态环境改善越好,旅游市场越兴旺,而旅游市场越兴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越强。”赞皇县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委员会负责人杜振阳说。如今,赞皇深山区绿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这里离省会城市虽然只有五六十公里,但负氧离子却高出那里50倍以上。

  赞皇不但生态环境优美,还是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这里历史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同时还有世界独有的自然景观嶂石岩地貌。为此,赞皇抓住嶂石岩被确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机遇,确立了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迈进的战略思路。

  为了实现生态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赞皇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里专门成立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委员会。为了引来更多的投资伙伴,县委书记张小国与县长宋存汉一起千方百计邀请国家级著名旅行社到赞皇考察,半年的时间已经与许多旅行社初步达成多项开发意向。

  除了加紧对嶂石岩的开发建设外,该县还进一步开发景区棋盘山以松涛、杏雨、古道、奇峰和北魏长城、四相公寨等“人文景观自然游”,阳泽乡“大枣生态采摘观光游”,三六沟、秦家庄西部山“住吃美乐农家风情游”等项目。就是这种发展思路的变化,使赞皇县入境旅游人次由“十五”期间的不足百万上升到353万,创造旅游总收入达到3.5亿元。

  采访结束时,张小国对记者说:“目前赞皇生态旅游项目已经进入了投资高峰期,在最近几年中软硬件设施一定会有很大的飞跃。而随着京广高速铁路、衡(水)昔(阳)、平(山)涉(县)高速公路等现代交通环境的形成,赞皇将进入京、津一小时交通圈,这样必将带来赞皇生态旅游产业跨越式腾飞。”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