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值损失增幅奇高 中国人寿中期利润独降藏玄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0 01:1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俞燕
虽然业内早有预期,但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上周发布的2011年中期业绩报告还是让市场跌破眼镜——净利润同比下滑28.1%,而其两大对手——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却录得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业绩。
下降成因
上半年,中国人寿实现净利润129.64亿元,同比下降28.1%,二季度单季实现净利润49.93亿元,同比下降36.2%,环比下降37.4%。
对于净利润下滑,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在中报业绩发布会上解释称,这主要受资本市场波动导致的投资收益率下降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的影响,以及受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布的“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基准收益率曲线”下行导致的传统险准备金计提增加的影响。
中报显示,中国人寿通过调整准备金评估假设,上半年共计增加寿险责任准备金15.72亿元,增加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0.50亿元,从而减少税前利润合计16.22亿元。
广发证券曹恒乾报告认为,上半年,中国人寿的准备金调整减少税前利润16.22亿元,而去年同期准备金调整增厚税前业绩33.73亿元,这一因素导致业绩降低19.6%。如还原这一影响因素,则中国人寿的中期业绩同比仅下降8.5%。
第二个因素则由于中国人寿的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从去年同期的5.06%降至4.5%,下降的56个BP导致其业绩下滑10.5%。
增幅奇高的资产减值损失
在中国人寿给出的净利润下降原因中,还有一项来自于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的影响。中报显示,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长高达1025.0%,主要原因是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符合减值条件的投资资产增加所致。其一季报显示,该项目同比增幅更是高达11938.5%之巨。
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负责人解释说,当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成本超过20%时,这部分损失要计入损益表。如不超过20%,则无需计提减值损失,相关损失计入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不在损益表中体现。
不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对于可供出售的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其减值损失的处理却不尽相同。如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上升,且客观上与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则原确认的债务工具的减值损失应予转回,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则不得通过损益转回,要计入资本公积。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样处理牺牲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并且容易混淆公允价值变动与减值转回。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在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资产减值处理的判断条件,是由保险公司自主判断。对于金融业来说,减值损失是计入损益表还是作为权益的变动项目,更应受到关注。
人为调整猜想?
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净利保持增长,独中国人寿净利出现下滑。而中国人寿巨额的资产减值损失增幅,不由让外界猜测,是否这份业绩暗藏“玄机”,有故意做低之嫌?
对于中国人寿奇高的资产减值损失增幅,上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负责人认为:“以前只要不到20%的损失都不进行计提,一旦市场跌幅扩大,全要计入,因此符合资产减值条件的资产大幅增加,在当前市场下也很正常。”
一位保险公司精算人士认为,在新准则下保险公司的利润指标确实比较容易调整,去年一些保险公司根据相关规定调整过相关会计假设,增加了2010年的利润,相当于提前释放了2011年度及以后的利润。但从中国人寿中报来看,其实际资本确实下降了200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降低近50个百分点,因此不太可能有故意压低利润的可能。“即使想人为调整,必须要提前至少3个月进行准备,否则几无可能。何况中国人寿作为三地上市公司,不太可能轻易做这个手脚。”
虽然资产减值损失里未必有猫腻,但有分析师认为,按照三年平均移动国债收益率曲线的趋势,中国人寿目前的准备金贴现率假设仍有较大空间,其下半年是否会通过上调准备金贴现率假设来释放利润,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华泰联合李聪报告预计,随着评估利率曲线将在三季度逐步企稳,并在四季度开始反弹,中国人寿下半年利润压力将小于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