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种出充满信心的未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0 08:03 来源: 经济日报

  西藏自治区达孜县德庆镇白纳村草莓技术顾问颜志贞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来到了大棚。40个草莓大棚位于白纳除巴山脚下。这里虽然地处偏僻,但棚内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红红的草莓点缀在翠绿中。

  早在2007年,当地政府出资为白纳村建起了110个大棚。去年达孜县政府从曲水县请来技术人员颜志贞指导村民种植草莓。

  去年10月在大棚里种下第一株草莓时,在浙江有着近20年草莓种植经验的颜志贞心中依然有几分忐忑,“这次是政府请来,带领大家快速致富的,如果搞砸了对不起群众啊!”颜志贞感到肩上的担子格外重。

  在西藏高原地带种植草莓,最大的困难莫过于保温了,这里不仅昼夜温差大,湿度也相对不高。为解决草莓的保温问题,颜志贞可是想尽了办法。记者看到,与别处大棚不同的是,白纳村的草莓大棚上面没有厚厚的棉絮。颜志贞说,“我们用了地膜、二层膜和顶膜来给草莓保温,大棚里温度最高时可达44摄氏度,即使在晚上大棚里的温度也有10摄氏度左右。和用棉絮盖起来相比不仅更经济,保温效果也更好。”

  颜志贞进入路边的一个大棚。哧溜一声,鞋底下浸出了一汪泥浆。他眉头皱了起来,“土太湿了,这样不行!”叫来正在浇地的罗桑增格,“赶紧把水关了!太湿了就会带来病害、虫害。除了不能太湿外,还要注意通风。”颜志贞走到大棚一侧弯下腰去,双手用力掀起塑料地膜。

  在颜志贞的技术指导下,40个草莓大棚里一株株草莓均匀得像是用尺子量出来似的。当地农民对颜志贞已经非常熟悉,听说他来了,村民们纷纷围了上来。

  在几十公里外的曲水县,颜志贞成功种植了92个草莓大棚,草莓品种达到10多个,那里还成了拉萨市农业技术示范点。“去年一个大棚的产量是1000多公斤,收入4万多元。”颜志贞说,草莓在内地一般从第一年秋季到第二年5月可以采摘,由于西藏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这里的草莓可以“种一茬,收一年”,实现全年生产。

  去年12月,颜志贞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因为他指导的草莓大棚中30个迎来了第一次丰收。“果鲜味道好,每公斤40元依然供不应求,不到半年一个大棚的草莓就能卖到将近1万元。”记者看到,在一个个大棚里,农民正忙着将收获的草莓筛选包装,装车发货,这种景象还将持续好几个月。

  “通过种植草莓,我们找到了致富的门路。”村民索郎强巴说。和他一样,村民家中或多或少都有了大棚。由于以前种植的蔬菜大多是“大路菜”,加上管理粗放,虽量大但价低,一直未能达到预期的收益。“以前种白菜、青椒、萝卜等菜,一个月也就收入1000来块钱。现在改种草莓,收益增长了不少。”索郎强巴说。

  “除草莓外,我们正试种香椿。”白纳村党支部书记巴珠认为,不能见草莓挣钱大家都一拥而上去种草莓。按照他的规划,草莓大棚发展到50个,其他60个大棚则发展香椿、圣女果等。记者走进巴珠家前两个宽敞明亮的试验大棚,只见一棵棵香椿苗已经长出了嫩叶,还有葡萄、樱桃、油桃和各种花卉。巴珠告诉记者,“我们要种出充满信心的未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