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0 11: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家住内蒙古敖汉旗喇嘛蒿村的舅舅打来电话说,前些日子的雨水来得及时,让正在灌浆的玉米喝足了水,现在秋粮长势特别喜人,如果不受霜冻,今年的丰收算是到手了,可以实现“八连丰”啦。

  俗话说,农历“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现在正是全国秋粮自南向北开始成熟和收割的季节,各地都在忙着秋粮生产的田间管理。我国粮食实现了7年连续丰收,今年能否实现“八连丰”是大家特别关注的话题。在各地采访时看到,今年庄稼普遍长势较好,尽管年初遭遇了干旱,但抗旱措施和后期的田间管理及时到位,加上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雨水较充沛,如果不再发生大的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现在预测秋粮丰收是有依据的。

  这几年舅舅家的粮垛越堆越高,卖完余粮后自家的存粮还能够吃3年的。很多农民与舅舅一样,家里都存着隔年粮防歉收。对大多数农民来说,没米下锅的时代早已结束,粮食不成问题。看着超市里成袋成盒的粮食,大多数市民感觉有钱买不到粮食的可能性不存在。那么,在粮食连年丰收的背景下,国家粮食安全还有问题吗?

  作为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怎么强调粮食安全都不为过。因为现在粮食既有食物的属性,又有能源的属性,还有金融的属性,同时还有其他属性。我国粮食已经连续7年丰收,虽然现在老百姓吃饱没有任何问题,但我国粮食供求平衡是脆弱的,是强制性的,是一种紧平衡。

  为什么说这个平衡是脆弱的?因为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最大制约就是耕地稀缺、水资源短缺。如果不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和耕地,这种平衡随时会被打破;如果不搞节水农业,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难以为继。同时,这个平衡还是强制性的,因为种粮的比较效益偏低,发展粮食生产对地方财政贡献不大,对农民增收贡献有限,要调动地方抓粮的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需要强有力的引导。如果对种粮的农民没有引导政策,对粮食主产区没有奖励政策,我国粮食的供求平衡很容易被打破。因此,中央的强农惠农政策至关重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为什么说这个平衡还是一种紧平衡?举例来说,目前小麦的国内生产潜力、生产能力都很大不需要进口,稻谷这些年来也基本上可以自我平衡,但如果不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来保护,这个平衡很容易被打破。特别是如果我们对燃料乙醇没有限制,放开玉米加工的话,玉米的平衡很快就会打破。而大豆基本上越来越依赖进口了。

  我国强调粮食自给,更多是强调口粮要自给。我国最重要的口粮是稻谷,如果我们的自给率降到了80%以下,全世界可以出口的大米全买过来都不够中国人吃。因此,中国确保粮食自给也是对世界负责。

  当然,我们不是一味强调要自给自足。中国只有18.26亿亩耕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食物的消费水平必然进一步提升。要保证中国人不仅能够吃饱还要吃好,我们必须积极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这也是我国农业的一个基本政策导向。

  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在秋收之际,更有必要强调粮食安全问题。(李力)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