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旧书,如见绝代佳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1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义兰
“淘旧书”,我是跟一个文友学的。他从来不逛大书店,只爱拣门脸儿小的旧书店逛,路边的旧书摊更是他的最爱。一望见地摊上灰头土脸的旧书,他就跟遇见绝代佳人一般,两眼放光,再挪不动半步。
本来我是看不上那些旧书的。那些旧书,品相差,纸页脏,拿起来手感欠佳,阅读起来总是有些障碍。后来有一次,我在朋友的“引见”下,淘到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1973年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两本书才花了6块钱,比起书店的新书,可是便宜太多了。何况里面还附有两本书第一版时的封面:鲁迅先生笔酣墨畅的书法,同是鲁迅先生的艳如蔻丹的印章,搭配淡淡的豆绿色,有美到极致的书卷气。我为此心花怒放了好几个月。
从此迷上淘旧书。
淘旧书是件乐事,也是件不易的事。能从一大堆废旧的印刷品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这从天而降的喜悦自然难以形容;而不易则是说从布满灰尘和螨虫的旧书中找到真正所爱的书,两手沾满灰尘,需要耐心,犹如沙里淘金。所以,一个“淘”字道尽搜寻旧书的甘苦。
除了慧眼和耐心,每个淘旧书的人都会有自己最钟爱的年代。比如我,比较钟情于文革后到1990年以前的书,这个时段的书,书的纸张和印刷质量都好,内容丰富、新锐思想多,书的品位大都不俗,值得慷慨解囊。
上个月,我移居城郊,在老街上发现若干旧书摊,好家伙,“货”还不少,上个世纪80年代的书特别多。我喜出望外,赶紧扑过去,东翻西翻,东找西找,半个小时后,我的手就跟刚捡过煤炭似的,又脏又黑!不过不要紧,“丰收”的喜悦盖过一切,那天我淘到1980年版的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合编的《文言读本》、1918年版的《新华月报》、1983年版的《林海雪原》等十几本旧书。其中一本《金瓯缺》更是意外之喜。《金瓯缺》获得过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只出版过一次,1981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金瓯缺》是一流的历史小说,甚至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历史小说”之称。虽然知道的人不多,但难掩其夺目光彩,开卷阅读,文化的张力使陈旧的书页充满了质感。可惜我淘的是残本,全套四册,我淘到第三册。不甘心,一直找到书摊老板家,在上千册旧书里挑。《金瓯缺》其他三册虽然到最后也没找到,但收获极大,淘得心仪旧书27本,装了一口袋,少说也有30几斤重。那老板见我买得多,笑逐颜开。老板得利,我得快乐。
旧书虽无法代替新书,却也非新书可比。旧书自有旧书的韵味,更带着过去的沧桑时光。淘到一本绝版旧书的欢欣,发现一本签名旧书的狂喜,沙里淘金一般的体验,非身临其境实难以体会。
如今,我已深得个中三味,成了不折不扣的淘旧书的“瘾君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