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东方加勒比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1 01:04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海上仙子国,万象图画里”是诗人对象山的赞誉。象山是少有的兼具山、海、岛于一体,渔、港、景相融合的滨海观光型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如何运用现代理念的包装和市场方式的撬动,将象山潜在的资源优势转换成现实的产业优势,是象山人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开发海洋经济的一篇大文章。
“特色越浓,就越是世界性的。”象山县委书记李关定说,世界上最有名的几个海湾,如墨西哥湾、加勒比湾、东京湾、地中海海湾、旧金山海湾,都是滨海名城或战略要地。而象山坐拥900多公里黄金海岸线、600多个海岛,用国际化视角来衡量,象山就有了自己独特的地位、独特的资源、独特的价值。
“黄金海岸”有黄金
李关定说,起初对于县委县政府提出要依托本地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一些同志有疑虑,说象山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旅游恐怕难成气候,我们组织干部群众进行大讨论,大家认为,前些年,由于交通、区位等多种条件的限制,象山确实少上了一些项目,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但是我们保存了象山半岛、象山湾的一片蓝天碧水,同时,随着象山港大桥的兴建,这将改变象山的区域地位,象山将从末端走向前台,具有后来居上走超越式发展的独特优势。
象山人请来了国内外的专家进行反复勘查、调研、论证,以海洋文化渔文化展示、海洋游览观光、海洋科普教育、山海休闲等要素为纽带,将象山的青山、碧海、蓝天、金沙、奇礁,以及古迹、文物、民俗、风情,编织成一幅多姿多彩的锦卷,精心打造集观光、美食、游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百里黄金海岸旅游带。“天蓝蓝,海蓝蓝,渔歌声声人忘返”。
近年来,象山每年投入数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化投入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海洋旅游开发。其中,中国渔村、石浦渔港古城、象山影视城等8个重点旅游项目的投资超过60亿元。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当地百姓堪称最直接的受益者。花岙岛拥有亚洲少见的已有2亿年历史的火山遗迹,随着花岙石林景区的开发,政府投资建起了渡轮码头、环岛公路,花岙人喜出望外第一次把汽车开到了家门口。花岙村村民杨灵聪说,现石林景区每年上岛的游客有10几万人次,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做旅游生意,去年人均收入达1.7万余元。
已进入建设旺季为中外投资商争相看好的松兰山景区,是象山人最先启动的成功探索。松兰山距县城仅9公里,与海天佛国普陀山隔海相望,山水相连,岬角抱海,满山翠绿,风光佳绝。景区还有戚继光当年抗倭的烽火台,青山怀掩中的弥陀寺,以及赵五娘千里寻夫“点化”处等人文景观。作为新兴的省级度假旅游区,象山认真总结借鉴国内外同行先进经验,提出规划就是法律,宁可发展慢一些,决不急功近利降格以求。
象山坚持高品位高起点战略,吸引了一批真正有实力有诚意的大企业大公司加盟景区。近年来,松兰山已先后建起了百鸟乐园、海上风情园、滨海观光大道、海鲜一条街、松兰山庄及黄金海岸大酒店等一批骨干性功能性设施,总投入达8亿多人民币,还有一批高标准项目也已进入规划启动阶段,昔日的荒山野礁成为国家A A A A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并且纳入了国家旅游部门“黄金周”信息播报定点景区。
象山海洋旅游的大发展,还带动了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近年来,象山县斥巨资相继实施了交通、水利、邮电通信和供电等基础设施,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的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清洁工业”,突出滨海特色,把城市当作工艺品做精做美,同时大力推进城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县委书记李关定自豪地说,通过象山人民的努力,一个别具特色,充满人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花园式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城市正呼之欲出。
降低门槛共建大旅游
“由于渔业资源的衰退,海上作业成本的增加,象山10万渔民的转业转产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一件大事。”象山县县长叶剑鸣说,随着海洋旅游的兴起,与之相关的休闲渔业、海鲜餐饮、宾馆酒店等行业成为渔民上岸再就业的新途径。为此,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千方百计降低旅游准入门槛,从税费、审批、服务等多方面积极支持百姓参与旅游产业。
据介绍,近年来象山新建扩建旅馆宾馆达630多家,每逢双休日、节假日,几乎家家宾客盈门,一席难求。象山168假日旅游公司总经理朱显耀说,石浦渔港路有30几间街面楼房一直空闲着,这些年象山旅游走旺,我把这些房子租下来,改造成120间的标准客房,针对工薪层旅游团和影视拍摄组,采用薄利多销,生意十分兴隆。朱显耀说,现在我手下有42名员工,基本上都是当地居民,他们语言相通,情况熟悉,接待服务得心应手。
年逾不惑的黄海生是石浦当地渔民,世世代代在东海打鱼。前些年他在渔业转产中与家人朋友一起合伙,办起了原汁原味的渔家乐,有吃有玩还可休闲品茶,味道特别鲜美,游客慕名纷至沓来。象山县风景与旅游管理局局长范良江说,这几年来,旅游业每年可为象山新增就业岗位数千个,不仅缓解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困难,还吸引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
黄江泳,不到40岁的年纪,中等个头,一身整洁朴素的打扮,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乍一看还以为是哪个机关单位的文员,绝不会把他与象山休闲渔船产业的开路者联系到一起。目前,他拥有6艘大型的休闲渔船,实力在象山首屈一指。
“我是土生土长的石浦人,2006年初,几位山东游客向我打听,石浦除了能在海边玩玩,还有什么游玩的项目。”黄江泳说,“我的脑筋像是突然开窍了一样,既然是在海边玩腻了,为什么不去海上玩呢?”在烟糖公司上班的黄江泳这一“下海”为当地不少渔民的“上岸”创造了就业机会。
休闲渔船一次出海可以载20位游客,船行驶到海上后往海里下网捕鱼,捕上来的鱼直接在船上煮了吃掉,那正是“透骨新鲜”啊。“当时石浦有不少‘洗脚上岸’的渔民,我发现他们平时待在家里无所事事,收入也没有保障,就把他们聘请到休闲渔船上,以他们丰富捕鱼的经验,来从事休闲渔船上的工作,实在是太轻松了。”黄江泳说。
让百姓登台唱主角
“对于如何发展旅游业,有两种选择和思路。”李关定说,一种是以旅游开发为由头,跑马圈地,大建楼堂馆所或豪华酒店,这样做虽然表面看起来很风光,但实际上对当地经济并无大的带动作用,甚至与百姓争利益,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另一种是改变政府包办,让群众成为主角,动员千家万户一起参与,共享发展带来的成果。无疑,近年来象山探寻的是后一条路子。
李关定说,如海洋旅游发展渔家乐,开始有人提出高投入高起点,县委县政府以为不妥,我们请旅游局专家给渔民上辅导课,渔家乐不是要大拆大建,而是要让外地游客原汁原味享受渔家生活,家里的住房、小院子都可以用,花不了多少钱,于是,渔民们的积极性被鼓动起来。李关定说,以前许多人家门口有渔网、渔架,影响村容整洁和交通,干部讲了多次不管用,有的还要讨价还价,现在他们主动把渔网渔架搬走,门前三包也清理干净,因为村民要给游客们留下好印象。
地处松兰山进去的梅岙村是个只有60户人家200多人的小渔村,过去穷的出名,村支书刘道富说,我们村积极参与松兰山的旅游开发,把集体所拥有的南沙滩作为旅游资源,成立旅游服务公司。刘道富说,如今梅岙村成了有名的旅游专业村,平均每户人家年收入达2万多元。
下余村村民余宗珠说,我们村也靠海边,以前村民没有其他挣钱门路,就挖沙卖沙挣钱,县里海洋旅游兴起之后,村民集资成立了沙滩旅游经营公司,经营摩托艇、水上三轮车、旅游纪念品等业务,还担当景区讲解员,先前的挖沙卖沙变为现在卖风景,去年旅游收入达316万。余宗珠说,村里集体经济原来是一张白纸,现在有了钱,修起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乡亲们都说,是旅游帮我们引上了致富路。
新景区成新农村典范
“作为旅游开发的主管部门,以前我们在指导思想上确实存在急功近利,”象山县风景与旅游管理局局长范良江说,从主观上来说,我们是想把事情做好,认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不容易,不要得罪财神爷,对投资商的过高要求往往迁就。因此,对当地群众提出的相关要求有反感情绪,觉得他们太计较眼前利益,觉悟不高,影响大局,而缺乏设身处地地去考虑这些要求的合理性,这反而给开发建设带来矛盾。范良江说,近年来我们调整思路,积极探索开发商与原住民互惠互利可行性,促进双方的和谐相处。
由宁波城投公司开发的半边山旅游区,规划投资2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海底世界、海洋公园、民俗文化等多种旅游项目。景区内有三个自然村,1200多户人家,原来计划全部迁移,后来经与当地村民协商,决定结合新农村改造,小村并大村,重新进行规划,让半边山景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村民中除了少数几户主动要求搬迁外,绝大部分都愿意留在当地。范良江说,原来的搬迁计划至少要投入8000万元,现在2000万就足够了。
总投资4亿多的白沙湾项目,区内有100多户村民,本来计划全部迁移到县城,后根据村民要求,决定就地安置,并在原址上对小村进行秀山改造,青山绿水,粉墙黛瓦,保持其本色面貌和风格,使之成为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据了解,就地改造大概只需花费200多万元,比原来的搬迁计划节省了2/3以上。按规定,这样做还应召开听证会,但村民们说,这是个好主意,不用听证了,只希望开发商快些投入启动。象山县分管副县长邱金岳说,思路一转天地宽,现在涉及征地动迁等旅游建设项目时,我们都是先征求有关各方,尤其是原住民的意见,再制订具体方案,有事多沟通多协商,这样签约、履约都比较顺利。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60多亿的大项目,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
“中国渔村建设已有10年了,为让当地百姓共享发展的成果,”中国渔村总经理鲍将军说,在政府的支持协调下,我们适当增加了对当地渔民的征地补偿,同时成立了中国渔村、石浦镇以及所在村合资参股的中国渔村沙滩经营公司,由景区统一管理,收益按股分成,结果各方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