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家称当前主要矛盾仍是通胀难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1 01:3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天出版的《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题目为《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温家宝强调,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他也指出,要统筹做好关系全局的几项重要工作。

  从温总理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中央对于未来一阶段经济运行中的主次矛盾判断非常清晰,主要矛盾仍然是通胀问题。同时,控通胀、调结构及稳增长这三者又相互纠结在一起。如何实现这些矛盾间艰难的平衡,是另一个重要的使命。

  通货膨胀的压力,似乎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够有比较明显的感受,统计部门的相关数据更准确地揭示出问题所在。上半年,物价涨幅为5.4%。从各月看,自3月份以来,物价涨幅均超过5%,其中6月份达到6.4%。7月份CPI更是同比上涨6.5%,创37个月以来新高。预计今年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通胀水平依然会比较高,通胀形势仍比较严峻。因此,可能控通胀还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当前的物价水平是在2007年和2008年物价上涨至相对高位之后的继续上涨,相比于2006年已经有了相当幅度的提升,且通胀表现出不同市场和不同要素之间轮番上涨、相互传导的态势,扩散面很大。另外,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并未解决,这使得通胀的条件仍然具备。

  值得重视的是,现有的物价水平是一段时间来多种手段调控下的结果。除了货币政策不断收紧之外,2010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还密集出台了多项治理通胀的政策,包括运用一些引来非议的行政手段直接管控物价。但即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前7个月的CPI仍然高企,下半年的物价形势不容乐观。

  这个时候,控通胀、调结构及稳增长三者之间,孰为主要矛盾的问题就显得相当重要。众所周知,调结构、稳增长与控通胀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在保增长与调结构的条件下,通胀的严重性定会有所增加。有不少学者担心,过于强调控通胀会牺牲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产生失业率较高的问题,因此喊出了货币政策“超调”的声音,主张放松现行的货币政策。

  事实上,目前的紧缩政策应继续坚持,这有利于控制通胀。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教训告诉人们,忽紧忽松的政策容易丧失货币政策的公信力,往往易使市场对控制通胀失掉信心。货币政策一旦缺少必要的稳定性,对于管理民众的通胀预期,大为不利。

  当然,坚持现行的货币政策不变,坚持宏观调控的取向不变,并不等于政策是僵化的,相机抉择仍然相当重要。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说的,货币政策松紧的程度需要不断地调节,“使之既适应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于解决就业的需要,同时又要保证币值的稳定。”

  也就是说,抗通胀、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乃至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这诸多目标需要统筹考虑。决策层与执行层需要通过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方向和力度,使经济既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能解决数量庞大的就业人口问题,还能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

  要实现控通胀、调结构及稳增长之间的平衡,当是在货币政策之外寻找路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两条路径比较清晰。其一,通过财税政策的调整——更直接地说,通过结构性减税,有助于企业的“休养生息”;其二,通过继续深化改革获得制度释放的效应,向民间要活力。

  具体而言,在宏观税负总体偏高的条件下,通过财税体制的改革,通过结构性减税的办法减轻企业负担,为众多企业“松绑”。同时,进一步通过反垄断及放松政府管制,让市场经济真正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反垄断和放松政府管制,将会为社会资本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其效应绝不可低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