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通州一地块昨遇冷场 拍卖开始3分钟无人竞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1 02:15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张敏 发自北京

  北京土地拍卖过程中的举牌速度大降,从之前甚至以“秒”计算,到如今3分钟内无人报价。

  自今年2月“京15条”出台以来,北京土地市场持续低迷。8月31日下午,在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一块住宅用地的拍卖中,出现了尴尬的一幕:拍卖开始的3分钟内,现场竟无人报价。拍卖师连续询问无果后,最终宣布以网上的最高报价4.06亿元成交。

  现场竞标人士表示,拍卖现场无人应价,这种情形在北京土地市场十分罕见。尽管当日的另一宗土地经过激烈竞价后成交,但成交的楼面地价不足8000元/平方米,土地市场的低迷态势可见一斑。

  有开发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除楼市调控对市场大环境的不利影响外,土地出让的郊区化,以及越来越多的配建保障房要求,已成为阻碍企业拿地的“技术性障碍”。

  现场买家“冷对”拍卖师

  位于通州区永顺镇的 “珠江国际家园二期潞苑五街南侧居住用地项目(配建公共租赁住房)”,很可能创造今年北京土地市场的一项另类“记录”。

  昨日下午共有两宗土地交易,通州地块是第一宗。14点29分,拍卖师宣读完规则后宣布竞价开始。在此之前,该地块共接到4次网上报价,价格由起始价4亿元抬到4.06亿元。拍卖师宣布,竞价阶梯为500万元。

  让人意外的是,竞价开始后,现场的3个买家一直没有举牌的意思。拍卖师连续询问,但11号、18号、3号三个号牌仍未举起。面对这种罕见的场面,现场观摩的开发商大呼意外。

  拍卖师又分别询问3个买家是否愿意应价,均得到否定的回答。14点32分,拍卖师宣布该地块以网上的最后报价成交,得主为北京珠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按照4.06亿元的成交价格计算,楼面价为3988元/平方米。

  有业内人士笑称,这将成为今年北京首宗未收到现场报价的土地,现场“最快成交”的记录更是前无古人。

  作为一宗住宅用地,该地块的规划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是市场上少有的大体量地块。按照要求,开发企业需配建2.6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住房,政府将以4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回购。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该地块的竞价规则采用的是“限地价,竞保障房面积”,但由于价格未达到地价上限,土地出让并未进入“竞保障房面积”的阶段。

  配建制度扑灭拿地热情

  自“京15条”出台以来,北京土地市场表现不佳。截至目前,今年北京土地出让总额超过600亿元,其中近1/6的交易额是由CBD核心区的8宗优质地块所“贡献”,住宅用地成交额不足200亿元,成交额和占比均大大低于去年同期。

  一位不愿具名的开发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企业拿地热情的降低,除楼市运行大环境不佳外,还有不少的“技术性障碍”。

  他所说的 “技术性障碍”,主要体现在土地区位不佳。据悉,今年以来,北京市场成交的33宗住宅用地中,仅有3宗位于“城六区”(其中一宗还是危房改造项目),其余30宗均在郊区县。随着市区土地的日渐稀缺,土地出让“郊区化”的态势不可避免,区位的不佳影响了企业的拿地热情。

  同时,越来越多的配建要求,也使得企业不敢贸然出手拿地。以昨日成交的通州区永顺镇地块为例,配建公租房的比例达到25.5%,这成为该地块交易“遇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此前,以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为代表的开发商明确表示反对配建制度。

  上述人士还指出,近期以来,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开始调整土地出让方式,以“价高者得”为原则的拍卖出让占比越来越大,这将推高土地的整体成交价格,进而提高企业的拿地成本。

  据悉,在当前北京已经成交的157宗土地中,仅有33宗采用招标出让,其余124宗土地均采用“先挂牌、后拍卖”的出让方式。而业已成交的33宗住宅用地中,仅有12宗采用招标的方式出让,其余21宗均以拍卖出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