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酱油”的裁判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1 06:38 来源: 时代周报本报记者 吴晓蕾 发自北京
8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在当天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说,今年上半年,国家监督抽查了酱油、食醋、酱、碳酸饮料、茶饮料、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瓶桶装饮用水、食糖、方便面等10类1490种食品,批次抽样合格率为95.6%,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
然而,就在这个8月,食醋与酱油的质量问题却先后遭到公众质疑。在酱油的流通环节,谁是“酱油”的裁判?
“沉默”的卫生部
就在8月初山西爆出“陈醋门”事件之后,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曾于8月9日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山西陈醋问题关键是判断食醋概念”。
但没过多久,当港媒称大陆市面上有销售用化合物勾兑并可能致癌的“化学酱油”后,卫生部却至今尚未对此事作出表态。
卫生部网站介绍,“监督管理传染病防治和食品、职业、环境、放射、学校工作,组织制订食品、化妆品质量管理规范并负责认证工作”是卫生部的主要职责之一。为此,卫生部还专门设置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
那么,既然陈醋与酱油都属于食品中的调味品,为何卫生部会区别对待?
事实上,卫生部并非对酱油没有兴趣。早在2004年,卫生部就开始在贵州、江苏、河北、广东、吉林、北京、广西、山东、浙江等省区市试点,开展一项名为“铁强化酱油”的项目。
2010年10月,这个项目的二期正式在北京启动,目标是将“用三年的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全国推广”铁强化酱油。
当时,卫生部的这一做法曾引来一片质疑。除有专家对铁酱油的安全性表示忧虑外,还有人质疑卫生部门用行政力量在全国推广铁酱油,有为生产铁酱油的企业“利益输送”之嫌。
因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卫生部此次的“沉默”早已是“意料中事”。
尴尬的行业协会
就在卫生部“失声”之际,中国调味品协会却立马对“酱油门”作出回应。
8月10日,中国调味品协会在其官网挂出《关于“媒体曝化学物质配制酱油”问题的说明》。说明称,“化学酱油”的问题是老话重提,港媒报道提到的“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只是生产配制酱油的原料之一,并非“化学物质”。而酿造酱油与配制酱油的区分问题,也不属食品安全问题。
“至于是否制定区分标准,属于行业内讨论问题,我们不希望把讨论中未有结论的问题公开披露,以免形成误解给行业管理造成矛盾。”该说明如此写道。
有业内人士分析,“调味品最重要的还是依靠行业自律,但夹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行业协会,其实也是个尴尬的角色”。
据了解,中国调味品协会由全国酱油、食醋、酱类、酱腌菜、腐乳、烹调酒和各种调味料生产经营及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行业组织。其主要任务就是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在协会会员和政府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但“在不少人眼中,都把协会理解为行使政府部门部分管理职能的‘二政府’”。2002年,时任中国调味品协会会长的卫祥云指出,“协会不应该是‘二政府’,其职能也不能理解为政府部门部分管理职能的移交,而应该是‘行业协调,咨询服务,指导生产,引导消费’”。
无力的“国标”
其实,行业协会角色的尴尬并非偶然。
1999年,欧盟曾宣称中国酱油产品中某些成分超标,要封杀中国酱油产品。但当时中国调味品协会通过内外协调,阻止了欧盟封杀,并提出制定了《酿造酱油》、《酿造食醋》、《配制酱油》和《配制食醋》分类标准。
然而,直到2011年7月中旬,中国调味品协会才专门成立了酱油专业委员会,而酱油行业却尚未成立一个专门的行业组织。因此,有关酱油行业的生产与安全标准的制定,至今仍基本由卫生部委托中国调味品协会负责开展。
目前,中国执行的是酿造酱油国家标准(GB18186-2000)和配制酱油行业标准(SB10336-2000)以及酱油卫生标准(GB2717-2003)。尽管目前中国调味品协会正就新的《国家酱油食品安全标准(意见稿)》和《国家食醋安全标准(意见稿)》进行公示,但人们仍然会产生一个巨大的疑问:这些国家标准究竟是否真的能在生产过程中得到落实?因为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生产酱油的企业良莠不齐,还有许多根本没有生产资格的小作坊。
“这些都折射出国家对于酱油行业监管力度的缺失。”业内人士如此表述。
事实上,单就数量而言,中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数量已多达十几部,但总体看来,食品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条款笼统、操作性差和法律效力不够等问题已经常为法律专家所诟病。
更为致命的是,由于中国食品监督管理部门众多,一瓶小小的酱油所涉及到的部门就包括了农业、卫生、工商、质检、公安等。在这样的多头管理下,假如执法过程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法律漏洞便难免出现。
在8月29日的发布会上,李元平对媒体表示,国家质检总局正加强与农业、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的配合,对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并加大了食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力度。
巧合的是,就在五天前,卫祥云也在中国调味品协会的网页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谨防食品安全监管走入误区》的文章。文章称:“最近,国家商务部和工信部分别在食品行业开展了商业信用体系和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但作用有限,并存在部门职能交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