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烟台万华实业集团:自主创新打开发展之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1 08:4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初秋的烟台,阳光灿烂。走进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厂区,海风拂面,绿树婆娑。

  谁也想不到,这里曾是一个靠引进落后生产设备、艰难生存的皮革生产车间。近10年来,通过对引进装置持续不断的创新,这家公司产能从1万吨增至130万吨,成功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MDI制造技术。

  8月25日,记者来这里蹲点采访,探寻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

  MDI是什么?烟台万华实业集团总裁办主任鞠仁胜在纸上画了一棵树,“你看,树根是MDI和TDI等材料,树干是聚氨酯,树冠则是建筑保温材料、人造板黏合剂、轻工纺织用品等。从树根到树冠,MDI用量最多,使用范围也最广。”

  戴上安全帽,手拿防护面具,记者来到光化工序车间。上世纪70年代末,烟台万华从国外引进的MDI生产装置就在这里。

  “当时我们由于没有掌握技术工艺,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根本达不到1万吨的设计产能。”在烟台万华工作了30年的工人赵红滨说。

  为了摆脱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顿局面,烟台万华想到了再次引进技术。“当时外方明确表示,新技术不能给,但可以通过技术改造使老装置提高2000吨的年产能,同时也开出了天价的技术转让费。”鞠仁胜回忆说。

  烟台万华引进MDI技术的努力碰壁之后,被逼上自主创新之路。从1993年9月起,烟台万华开始与高校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联手攻关MDI装置的核心技术软件包,连续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1996年产能达到1.5万吨,标志着烟台万华已经完全消化了引进装置的技术;1999年成功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2万吨MDI制造技术,2000年至2010年陆续开发出4万吨/年、10万吨/年、20万吨/年和40万吨/年的MDI制造技术。烟台万华在MDI制造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广聚英才,共创伟业”,首先把学术带头人作为主要引进目标,体现了烟台万华以创新为主体的人才战略。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副总裁、技术总监华卫琦,已在烟台万华工作了10年,当年是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丁建生“三顾茅庐”,说动他把家从杭州搬到了烟台。

  有了科技“领头雁”,烟台万华的自主创新如虎添翼,相继取得超重力缩合反应新技术、新型光气化反应新技术和废盐水回收利用(MDI)重大技术突破,成功开发出40万吨/年(单套规模世界最大)的MDI成套技术。目前,烟台万华已聚集了国内MDI、聚氨酯相关领域的大批专家和高科技人才,40位海内外博士、250多位硕士活跃于公司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应用研究、工程开发等众多领域。

  研发往往也伴随着风险。华卫琦至今还记得,他开始主持公司MDI装置技改扩容试验时,失败了10多次,“公司不但没有责罚科研人员,而且还鼓励他们。”2003年大学毕业的胡兵波骄傲地说,“通过自主创新,公司的实力逐步提升,我能为自己在这里工作感到自豪!”

  蹲点感言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人才又是创新的基石,而宽容的氛围则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潜能。这是记者在蹲点采访时的最大感受。

  技术创新并不会百分之百成功,往往意味着投入和风险。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的MDI装置技改扩容试验也曾失败过10多次,公司不但没有责罚科研人员,而且对员工不断进行鼓劲。用事业感召人,待遇感化人,文化感动人,为公司的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才能提供了广阔空间。

  从引进落后的生产设备,让别人牵着鼻子走,到依靠自主创新成为聚氨酯行业的领先者。烟台万华这条自主创新之路,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具备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是引进不到的,核心技术只能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得到。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