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把每次采访都当作蹲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3 08:09 来源: 经济日报

  刚进报社那一年,跟着部门主任参加了报社的采访活动,虽然白天采访的时间非常紧张,但晚上很兴奋自己能写出东西来了;5年以后参加“走转改”蹲点调研,几天“蹲”一个地方,却觉得笔重千钧。

  在蹲点路上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从蹲一次变成次次蹲”。只要用心和用功,厘清事实、抓住细节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只要态度端正,我们每个人都蹲得下去,蹲得住。

  在山东枣庄,定的采访选题是“煤化工”,到的那天下了一场大雨,所有进老城区的道路都淹没了。但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又都在新城,市委宣传部和市发改委的很多工作人员都借宿在旅馆。这一现象让我很好奇,两座城之间距离25公里,开车半小时,从2004年开始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但新城也加速了枣庄的城市化进程。

  这让我很想写一篇“枣庄人的双城记”。当城市发展受限、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时候,建这样一座卫星城是否合理?投了几十亿元,新城有没有建起来?新城和旧城的互动有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我觉得这些问题的解答,一天写不了,两三天感受依然不深,可能要多去几次,看看变化,做个比较。所以,刻意地设置采访行程当然可以找到线索,但妙手偶得更让自己觉得轻松。

  在“走转改”活动中,转变思维方式和采访方式也是改变作风的内容之一。采访是阶段性的,但心里带着的问题是持久的,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是持久的。在我们今后的每一次采访中,虽然思考和选择的这个“点”不能提前预设,但心里应该时刻有这根弦。

  有时事先安排的采访未必是你觉得好写或者能写的,你想写的也不一定就是当时可以采访完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惟一途径就是将每一次采访都当做“蹲点”,发现问题,寻求解决。

  假如没有这次蹲点,我可能还觉得自己采访也很认真扎实,但参加这样深入基层的调研活动,刻意做一个有心人还是不一样。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是我觉得语言不生动了,文章晦涩了,就应该下基层走走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