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抛中国威胁论 马尔乔内玩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3 11:30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余跃

  一向以大胆出位、不循常规著称的马尔乔内(Sergio Marchionne)再一次“大放厥词”。

  日前,在美国汽车行业管理年度研讨会上,这位菲亚特-克莱斯勒CEO表示,西方车企如若没有准备好应对中国市场的崛起,将很难承受因此而造成的后果,他们“必须继续努力以确保自身的产业保持竞争优势,不可避免,双方对决的那一天终会到来”。

  而更深一层的背景是,目前菲亚特和克莱斯勒均在中国市场处于“游离状态”,今年上半年两家公司在华销量甚至不足1.5万辆。此时抛出“中国汽车威胁论”,不禁让国内市场猜疑马尔乔内的真实目的,而菲亚特-克莱斯勒的国内前景再度扑朔迷离。

  敬意or敌意

  马尔乔内在演讲中抛出的“中国威胁论调”大意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境内车企生产的汽车目前几乎都在中国这一巨大市场销售,但是众多车企未来出口海外市场的计划将是影响深远的。假设中国仅有10%的汽车出口,那对我们国内及出口市场(是指西方市场及西方车企出口市场)带来的危险将是巨大的。”

  “我们必须继续努力以确保自身的产业保持竞争优势。”马尔乔内甚至直言,西方车企如若没有准备好应对中国市场的崛起,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

  此言一出,迅速在中国市场引起轩然大波。国内汽车市场对马尔乔内的此次言论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析:一种认为马尔乔内是为了表达对日渐扩大的中国市场的敬畏心理,以此来讨好中国汽车工业的主管部门;而另一种则认为,马尔乔内意在提醒西方同行,要抱团求共同发展,以联手打击处于上升期的中国车企。

  在肯定中国汽车市场对于西方车企的重要性之后,马尔乔内又表示,西方车企不能依靠亚洲市场的急剧增长来带动自身的繁荣,必须努力使自己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业务更有竞争力。

  当然,除了马尔乔内自己,没有人能揣测出他此番言论的真正意图。实际上,两周前马尔乔内就在巴西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对巴西其他汽车制造商构成威胁,他很关注中国车企在南美市场的表现,尤其是在巴西市场的中国车企。

  不过,随后在面对媒体采访时,马尔乔内的态度却没有他的演讲那么激烈。其表示,他所使用的“直面”一词并不是指对抗。“我们需要清醒认识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很多人认为中国只是亚洲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中国自身已经是一个实实在在、独立而且极具竞争力的经济实体。中国将像美国一样在汽车制造方面有所作为,如果有人认为可以忽略中国市场,那他们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复兴”悬疑

  尽管马尔乔内一再为自己申辩,以表明自己的言论是出于对中国市场表达“善意”,但其也不能不考虑此番言论对菲亚特-克莱斯勒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影响。

  马尔乔内此番言论放出之时,正是菲亚特(1999 年进入中国)和克莱斯勒(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关键时期——于2009年7月成立的广汽菲亚特合资项目至今尚未落地,而克莱斯勒在国内市场仍处于游离状态。据来自广汽菲亚特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汽菲亚特销量仅为300辆左右,而克莱斯勒销售量不足1.5万辆。

  这显然是一个让马尔乔内极为尴尬的业绩。按照马尔乔内此前公布的“复兴计划”,到2014年,菲亚特-克莱斯勒全球销量总和将达到550万辆至600万辆,而其对中国市场的期望是“2%的份额”。以此推算,如果中国车市(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为1800万辆)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递增,到2014年广汽菲亚特的年销量应达到52万辆左右。

  “在中国市场我们来晚了,我承认这一点。由于近两年来被迫首先处理更加紧迫的问题,我们忽视了中国市场的相关事务,但我们会奋起直追。”马尔乔内在接受外媒记者采访时坦陈。尽管菲亚特与广汽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并正在中国建立一个30万辆年产能的工厂,但“菲亚特过去在中国的处境非常、非常艰难,特别是2004年左右与先前的合作伙伴(原南汽集团)出现问题,我们近年来只能努力设法跨过那道难关”。

  按照马尔乔内此前“在未来年产550万辆以上企业才能生存”的“规模论”,即便是在菲亚特发展的顶峰时期,其在全球总体销量也不过才260万辆。要达到马尔乔内的“生存底线”,菲亚特-克莱斯勒的发展必须依赖日渐壮大的中国市场。

  “广汽菲亚特首款车型尚未落地,而克莱斯勒在经过此前在北京奔驰的‘磨难’之后,至今仍靠进口销售度日。旗下两大块业务主体在国内市场仍处于不确定状态,二次进入中国市场的菲亚特-克莱斯勒对于中国合资伙伴及政府审批部门的依赖性较强。”知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在大胆出位的同时,马尔乔内也需要考虑政府及合资伙伴的态度。

  承压or设障

  中国市场之外,一个让马尔乔内懊恼的事实是,近年来,随着奇瑞、长安、江淮等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纷纷进入巴西市场,原来在巴西市场占有率最大的菲亚特已经感受到中国自主品牌的压力。日前,由巴西主流汽车媒体《CARRO》评选出的巴西市场10款入门级车型,奇瑞QQ拿下了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而菲亚特的派力奥屈居第二。

  2011年1~7月,奇瑞汽车累计出口巴西22395辆,同比增长316%。今年7月19日,奇瑞汽车位于巴西圣保罗州的工厂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4亿美元,预计将于2013年9月建成投产,届时年产能将达到15万辆。此外,上汽开始与通用联手开展印度业务,上汽MG也正在计划开拓英国、东欧、中东、北非和拉美市场;吉利也在打英国市场的主意。

  “(马尔乔内)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中国自主品牌在出口方面取得的成绩,但还不足以显示出自主品牌对西方车企的威胁。因为国内自主品牌开始涉足欧洲市场,这番言论可能对西方车企的一种警醒,并可能联手对国内自主品牌出口形成压力。”国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自主品牌车企高管认为。

  当然,除了在出口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中国自主品牌让西方车企感受到来自市场销售数据的压力外,对急于寻求海外扩张、海外并购的中国车企而言,马尔乔内的此番言论对西方车企无疑也是一种不小的“提醒”。

  “在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国内自主品牌兼并重组,甚至是海外并购的当下,马尔乔内的这番言论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跨国车企对中国车企的‘敌对心理’,也会对当下国内车企的海外并购等产生不利影响。”另一位国内车企高层则认为。

  马尔乔内“中国汽车威胁论”成立的一大背景在于,目前国内汽车出口的优势在于中国制造的低廉成本优势,这也是中国车企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势。如今,产品质量明显提升的中国车企,正在显现出成本控制之外的质量竞争力。因此,国内车企也正谋求改变出口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多为低端价廉车型的现状,通过各种途径进军欧美市场。

  链接

  中国汽车出口最新数据

  2011年1~7月,出口前5名的整车制造企业分别为奇瑞、长安、江淮、长城和东风,出口量分别为8.88万辆、5.46万辆、4.65万辆、3.94万辆和3.5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9.25%、51.68%、281%、20.11%和39.22%,前5家出口企业占出口总量的比重为58.37%。7月车企出口同比增长57.7%。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