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被故事拖累的导演和演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4 01:50 来源: 信息时报

  《刀尖上行走》

  慢三

  作家兼编剧麦家曾经对影视创作和文学创作用了一个比喻来区分:“编剧和小说家,就像散装酒和年份酒,虽然都是酒,但用的功完全不是一回事,甚至是对立的。”他想表达的意思是,编剧是工匠,而小说家是搞艺术的,虽然看似都做的是文字工作,但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从这儿我们看出麦家对待影视的一个态度和认识:用成熟、高超的技艺打磨精彩完整故事是编剧的根本之路。

  为什么说这个?是因为从本剧的最终呈现来看,我丝毫没有看出这个故事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地点(通常是抗战时期的上海),一个国民党的男间谍与一个共产党的女间谍联手对付日伪,经过一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潜伏与争斗,最终毫无意外地任务成功,并顺理成章地女谍策反了男谍,革命友谊升华为革命爱情,携手迈向光明的新中国。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有突破性的谍战剧”?我倒觉得此剧印正了麦家的“匠人创作理念”,这就是一部电视工厂的流水线产品,好比一套看似完美华丽、实质平淡无奇的现代家具,摆在商场展柜被灯光一衬托倒也打眼,还有名牌商标做保证,可花大价钱买回去搁在客厅,看久了就会觉得腻味。说到这里我可以反驳一下麦先生的观点了,没错,编剧是一种技术活(事实上小说也是),但如果缺乏想象力和创意,哪怕你技术再完美,名气再大,观众也不会买你那个帐。

  故事的虚弱在客观上给导演的创作制造了极大的困难。高希希算是国内比较有想法的导演,而且有着很强对重大题材的掌控能力,这点我们从他之前的作品能看出来。从本剧开端真实、大气的战争场面中能感受到,高导对这部戏充满了野心。他似乎有意在模仿诸如《兄弟连》、《太平洋战争》等美剧的场面调度和画面质感,视觉冲击力可能是近年来战争剧最强的,而对于主要人物金深水从恨到爱、从邪归正的深度刻画也可谓费尽篇幅。遗憾的是,他碰到了一个烂故事。这个故事只是小说《暗算》中的一个章节,本身内容很少,据说高导原本与投资方达成的协议是30集,但拿到手上的剧本很多都够不上一集的容量,无奈只好增加打戏凑数,可想而知最后出来的效果会如何了。

  同样被故事拖累的还有兢兢业业的演技派王志飞和梅婷。王志飞通过厚积薄发的努力,眼瞅着就要往电视界超一线演员的位置上挪屁股了,却被这么个电视剧拖了一下;梅婷就更亏了,这两年一直没逮上什么好角色,而本身形象也不大适合民国扮相。最后奉劝一下各位有抱负的演员老师们,挑戏尽量不要挑某某编剧或导演的封笔之作,人都不打算再干这活了,又怎么可能会有那份认真对待的责任心呢?1分2分3分4分5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