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贩式繁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4 23:06 来源: 投资者报李心 / 文
加藤嘉一早两年要是见识到中国艺术界蓬勃发展的造派运动的话,他就不会那么诧异中国人如此喜欢介绍自己的地域身份了。画派这个国际通行的概念,也在本土染上了中国特色:以省市为单位,加上一个能突出地方特色的名字,一个新画派就诞生了。
画派本是指理念、立场、见解、作风、习气相同的一些画家组合在一起,有独特的绘画艺术理念,形成“独特美的符号”的绘画形式。此中多为身后名,或是评论家、学者总结而来。在西方,也有不少画家高调行事,用宣言的形式表明立场,以此引导一个画派的建立发展。不变的是,这些画派自正名之日起便有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创新风格。
但时下中国不少当代画派的诞生方式则诡异得多。其建立与艺术史中的说法毫无关联,走的是一条XX呼唤、“十二五规划”、座谈会讨论、举行成立仪式这条场面路。也正因如此,这些有着确定生日的画派常常被人视为人造画派。
有过这种称呼并引起人们议论的知名的有漓江画派、巴蜀画派,但绝不仅限于此。人造画派在各省市文化部门的力挺下,奋起直追本土的画廊数量,数不胜数。其中如彭城画派,据《徐州百年大事记》记载,早在1992年2月25日就已经成形了。而从2010年以来已建立或在筹备中的就有齐鲁画派、太湖画派、太行山画派、天涯画派、江门画派、海南画派、山西画派等。
由此看来,未来中国画派的数量超过行政区域的数目也不无可能。
艺术对于原创性及独创性的高要求,早已不容置疑。重质不重量也是一项早已达成的基本共识。毋庸讳言,这是个最容不得平庸,也最不待见集体主义,强调自我的领域。而如今遍地开花的不少地方画派却恰好背道而驰,这种群居模式没有圆明园画家村同宋庄的自由,却可能是性质不同的另外一码事。有好心人士或有心人士解围道,这将为各地的精神文化事业助一把力。这话说得倒是,但却并非是对艺术本身所起的作用。相反,它浓重的人为组织色彩从一开始就为艺术笼上了一层痰气。
其实,你也可以说它一直都在,但现在它把站队这种观念上的无形之物,转化成了一种变本加厉的可见形式。这种形式对内貌似团结,对外则不好说,因为古往今来,从来不乏反叛英雄逆流成才的故事,而本地画家被排除在圈外的事也不罕见。鉴于组织者促成画派的目的之一便在于促进地方艺术发展,难免令人有资源利用不均之虞,怕只怕艺术界无序竞争的生态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最后组成一道意大利水泥后卫式的人墙,制约了艺术家的个性与探索,也牵绊住自己的脚后跟。
形成画派并留名青史是个高难度动作,那些努力挣扎至今的地方画派也证实了,没个大咖加持,只靠着地方画派画地方这一手想拉帮容易,立派却远非易事。先上车后补票,打造画派风格,至少在较资深的漓江画派同彭城画派那里尚未见到好的结果,量贩式繁荣并不能让人满意,而其他不少小的画派真的让人担心连距离商业化的798模式都相差甚远,最后只沦为政绩工程或精神文明建设的倾销案例,成为又一轮头脑发热当中的历史怪圈。
艺术有艺术的队形,整齐的队形放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可能是种令外国人看了讶异的美,却并非令人赞叹,而且那样的诟病是停下来的时候了。
(作者系财经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