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拟推“基础设施银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5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韩梁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新近几次演说频繁提到新名词“基础设施银行”,希望借助这一途径拉动就业,带动投资,提振经济。
美国政界和商业对这一方案反响热烈。支持者认为,基础设施银行将带动大量私人投资注入基建,创造就业岗位;担忧者则认为,基础设施银行运作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有效刺激经济。
着眼就业
眼下,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奥巴马竞选连任所面临主要挑战之一。他本周将拿出一份促进就业方案,先前反复提及的基础设施银行方案有望成为刺激就业措施之一。
基础设施银行是一个形象说法,实质指向政府牵头、私人投资的专项基金,主要为道路、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或贷款。
马萨诸塞州民主党联邦参议员约翰·克里是基础设施银行方案倡议者之一。他在提议中描述银行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银行为联邦政府所有,由董事会运营,独立于联邦机构;政府提供100亿美元启动资金,用于首笔贷款以及支付行政管理费用,银行逐步实现“自给自足”;公私合营企业、州政府、地方政府等团体可以申请贷款。
奥巴马在7月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描绘基础设施银行如何拉动就业:“我们有能力打造一家基础设施银行,让建筑工人得以立即开工,重建我们的道路、桥梁以及遍及全国的重要基础设施。”
带动私投
基础设施银行提议获得美国商会、美国劳工联合会和产业工会联合会等团体支持。
美国商会基础设施事务负责人珍妮特·考温诺基告诉美联社记者,美国是“少数几个缺乏建设项目低成本中央融资渠道的国家之一”,美国商会“强烈支持”基础设施银行。
不少支持者认为,基建项目风险较低,可能吸引数以千亿计的养老基金、私募基金、主权财富基金投资。
纽约大学公共知识研究所研究员迈克尔·利科斯凯说,如果奥巴马力推的基础设施银行付诸实践,将有助提振金融市场、带动更多投资。
利科斯凯认为,把养老基金投入基建项目要比投入国债划算得多。“关键是改变(投资)途径。经济不景气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必须确保手里的钱用得更长久。”
得克萨斯州共和党参议员凯·贝利·哈奇森说,获得基础设施银行贷款的项目通常属于“优质”项目,有望吸引私人投资,项目建成后能够获得收益,偿完贷款即可实现盈利。
长短之争
考温诺基认为,以基础设施银行促进就业,短期内恐怕难见成效。“就算放眼今后两年,我也不认为这一银行能够创造(大量)就业。”她说,刺激就业的最佳短期途径是通过一批搁置已久的法案,拨款支持众多航空和公路建设项目。
考温诺基认为,基础设施银行投入运营、寻找适合投资项目可能要花费一定时间。对于这一点,参议员克里持不同观点。在他看来,寻找项目不是问题,“明天就能上马的项目全美到处都是”,至于银行的融资速度,“资金明年就能轻松注入”。
利科斯凯预计,基础设施银行不会为找不到合适项目而发愁。他告诉美联社记者,与他合作的那些纽约州和加利福尼亚州运输机构“就等着联邦政府表态支持这些项目”。
依照设想,银行董事将根据对成本、收益、还贷能力等方面的分析,选定供资项目。银行敲定贷款金额、利率、风险费等具体项目后,由财政部放贷。
申请资助的城市建设项目规模不得低于1亿美元,乡村建设项目不低于2500万美元。贷款金额不得超过项目成本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