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中石油海外投资环境研究所原所长徐小杰:中国石油企业怎样重新进入利比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5 01:3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李东超
2011年8月底,利比亚反对派攻破了卡扎菲的大本营阿齐齐亚兵营,并深入首都的黎波里。虽然卡扎菲目前仍不见踪影,但是卡扎菲政权已经瓦解。
中国在联合国决定打击卡扎菲政权时投了弃权票,有人担心利比亚反对派上台后会对中国石油公司不利。已有报道称,利比亚反对派曾表示要修订卡扎菲时期与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等国企业签署的石油合同。
那么,卡扎菲的“垮台”,对中国企业进入利比亚来说到底有何影响?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海外投资环境研究所原所长徐小杰。在他看来,利比亚的战略价值突出,卡扎菲下台对中国企业来说,也许是进入利比亚石油领域的契机,但也考验着中国的石油外交。
并非无关中国利益
第一财经日报:对中国来说,利比亚石油的战略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小杰:尽管利比亚距离中国遥远,中利石油贸易量占两国各自石油贸易总量的比重并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关注利比亚局势和中国的利益。相反,不论是从大国责任还是从石油利益的角度出发,利比亚对中国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利比亚地处地中海南岸、非洲大陆北端,东邻埃及,向北穿过地中海可直达欧洲大陆,向东经埃及可达红海,进而迈向印度洋,地理位置优越,地缘意义突出。石油方面,利比亚石油储量非洲第一,但战前产量却为非洲第四,开发潜力巨大。2010年,利比亚向中国出口原油约750万吨,占中国当年原油进口的3%。此外,利比亚原油含硫量低、品质高,符合亚洲许多炼厂的需求,在国际石油市场上难以被替代,包括沙特原油在内。
卡扎菲还曾计划与埃及进行“油气互换”,修建通过埃及抵达红海的石油管道,进而将利比亚的石油向亚洲国家出口。此外,利比亚东南端与苏丹和乍得相邻,如果中国石油公司在利比亚能运作得好,可与上述两国的石油开发项目相连,在北非地区形成上中下游一体化合作开发的局面。
日报:在卡扎菲时代,中国石油公司对进入利比亚石油领域做过哪些努力?
徐小杰:在卡扎菲时期,中国石油公司曾尝试进入利比亚石油领域,但并不顺利。2005年,中石油旗下专门负责海外油气投资业务的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中标位于利比亚西北部地中海沿岸的佩拉杰(Pelagian)盆地海上17-4区块,获得该区块28.5%的分成权益。2009年,该公司又以4.6亿美元向一家以利比亚业务为主的加拿大能源公司Verenex提出股权收购计划,但没有得到利比亚方面的批准。Verenex在利比亚加达梅斯(Ghadames)盆地47区拥有50%的开发权益,并与印尼的一家能源公司共享该区13.7%的原油产量,剩余86.3%的产量归利比亚政府所有。
由此可见,对于中国来说,利比亚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油气资源国。目前中东事务处于全球事务中心。今年爆发的中东北非动乱,不仅关系到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切身利益,也是中国进一步介入中东事务、施展大国影响力的契机。目前利比亚已成为世界大国博弈的试验场,利比亚必将迎来一场新的石油大博弈,这对中国石油外交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能否分得一杯羹
日报:中国石油公司在“后卡扎菲时代”机会如何?
徐小杰: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等北约国家是利比亚最主要的石油投资国和进口国,也正是在以这些国家为首的北约空中力量的支持之下,利比亚反对派势力才得以推翻卡扎菲政权。而中国在联合国决定打击卡扎菲政权时投了弃权票,有报道称利比亚反对派曾表示要重新修订卡扎菲时期与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等国企业签署的石油合同。
但是,在我看来,在战后利比亚石油利益格局中,中国并非没有机会。对于利比亚的冲突,中国一直坚持尊重利比亚人民的选择,希望利比亚局势尽快恢复稳定,并表示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在利比亚未来重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事实上,在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已经加强了同利比亚反对派的联系,并对利比亚进行了大量的人道主义援助。
2011年7月,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将向利比亚提供价值5000万元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8月19日,中国红十字会向利比亚提供的首批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抵达班加西,这批物资包括大米、油及药品,共计90吨。这一重要行动无异于雪中送炭。利比亚反对派领导人、全国过渡委员会(NTC)主席贾利勒对中国红十字会提供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表示感谢。
这些人道主义援助既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风范,同时也使中国和利比亚反对派的关系升温。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政府已经派出一个临时代表团观察利比亚的局势,并与NTC保持沟通。日前,NTC“总理”、我的朋友贾布里勒表示,利比亚将尊重卡扎菲政府时期与中国企业所签下的所有合约,欢迎中国企业重回利比亚,并希望中国在利比亚重建及两国的全面合作中发挥作用。令人惊奇的是,英国和德国的一些官员也表示,希望中国在战后的利比亚重建中发挥作用。
日报:如何从此次利比亚冲突看未来中国石油外交的走向?
徐小杰:考虑到中国在利比亚及北非地区重要利益和“后卡扎菲时代”的特点,中国在利比亚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外交必须作出必要的调整。中国石油外交首先应以一个大国的姿态迈进,必须体现出一种积极外向的姿态,应该在中东“有所作为”,在个别国家和问题上“大有作为”。
在“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中国石油外交仍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中国应在利比亚重建、维护利比亚稳定方面发出自己的声音,体现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贡献和影响力。
在卡扎菲执政时期,由于种种非商业性因素的影响,中国未能顺利进入利比亚石油的上游勘探开发领域,主要以工程技术服务为主。卡扎菲政权“垮台”,可能打破中利石油合作的僵局,或为中国企业重新进入利比亚石油上游领域打开大门。
我估计,战后利比亚可能会像伊拉克一样采取国际招标的惯例,重新规划石油上游开发的格局。在这方面,中国并非没有优势,关键在于如何综合发挥自身的能力。
目前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因债务危机等问题深陷国内经济泥淖,而中国仍保持强大的经济建设实力。中国可继续加强对利比亚的人道主义援助,同时应发挥自身特有的合作平台和合作机制,例如中非合作论坛和中非发展基金等,加强对非洲的投资与合作。建议中国将贸易、贷款、石油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在利比亚油田恢复和管道建设上发挥更加直接的作用。
能否顺利举行国际招标,取决于利比亚国内局势的发展。中国投资利比亚还面临如何管理和规避风险的问题。首先要做好风险管控。中国石油公司应做好资产组合管理,对全球各地区和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资产做好组合管理,提高其规避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其次,在强化保护本国利益的立场时,中国也应高度重视多边能源合作。再次,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利比亚战后政治稳定与维和工作,为今后的中利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