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小花生做成亿元产业 新昌人欲把“小京生”做的更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5 06:38 来源: 商务部网站

  9月1日,新昌终于摆脱掉台风“南玛都”的影响,天气开始放晴,最高温度到了32℃。早上10点,大市聚镇东宅村的吴良爱正在自家的小京生花生地里刨花生,擦完汗后她抬头看看天,寻思着中午回家就可以将带泥的花生洗干净,晒起来。

  这时,在位于大市聚镇工业园区的雨露食品厂里,厂长周岳法正看着技术员调试他新买的色选机。

  大鹏食品厂厂长程鹏开车行进在农村公路上,到农户家里去查看今年小京生的收成情况。

  这天,记者参加“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到大市聚镇了解小京生产业。

  从农民家家户户自产自销到打响“新昌小京生”品牌,10多年时间里,“小京生”有众多荣誉傍身。2005年,“新昌小京生”商标分别被评为浙江省和绍兴市著名商标,2006年评为浙江省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并获得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8年获得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创新先锋。

  来自新昌县农业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去年该县小京生种植面积为2.7万亩,干果产量为4500吨,产值1.37亿元。

  小小花生,新昌人愣是把它做成了一个亿元产业。不过,如今新昌已经有人在考虑下一个命题:小京生产业是否还能再做大一点?哪里还能挖出一些潜力来?

  下种当天就接下了订单

  9月1日早上,吴良爱5点就出门刨小京生去了。花生地离东宅村不远,步行1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

  今年,吴良爱一家种了7亩多小京生,其中2亩地卖了嫩果,赚到了五六千元。“地里的花生刚种下,就有人上门预订了。”吴良爱说,村里的小京生一直很受欢迎,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正说着,吴良爱的儿子吕鑫鑫来到了地里帮忙。吕鑫鑫今年27岁,在家务农。他说,村里像他这种年纪的人多数到厂里上班去了,他却留下来“种地”。小伙子告诉记者,去年家里种了3亩花生,今年扩大了规模,土地是从其他村民那里租来的。“今年花生的收购价涨到了10元一斤,比去年高了两块钱。”

  “新昌几乎家家户户有种植小京生的传统,卖掉一部分,留下一部分当年货。正是分散在各地的农户支撑起了小京生产业。”新昌县小京生协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总想把产业再做大一点

  早上10点多,雨露食品厂里,设备厂家派来的技术员小张已经调试完色选机。周岳法厂长走上前去操作了一次,效果不错。

  “机器可以根据色彩等区分不同品质的花生。一个小时可以挑选一吨多花生。”周岳法告诉记者,引进这台机器后就可以减少挑拣工人。之前一到旺季,工厂里需要招聘25个人挑选花生。引进整套设备,周岳法花了30万元,但他觉得这个钱花得值。

  去年,雨露食品厂一共收购了10万公斤左右的小京生花生。今年引进新机器后,产能将大大提升。

  今年,雨露食品厂的第一锅花生在8月20日开炒。厂房里一共有8台炒制机,现在只要开一台就能搞定。“如果机器全开,一天就能炒制1万公斤花生。”周岳法说,他打算再引进自动炒制机,届时,公司的炒制能力将再次提升。

  程鹏说在工业园区的新厂房也已经建好,年设计加工能力25万公斤。“我总是在想,小京生这个产业是不是还能做大?”

  网络和实体店能否相得益彰?

  小小的花生,新昌人已经将它做成了亿元产业,但很多人还是不满足,他们的底气又是哪里来的?

  从新昌县农业局粮油总站站长梁尹明写的一篇调研文章里也许可以看出一点端倪。他认为,最近几年小京生本地集团购买、礼品消费为主的状况逐步改变,大中城市销售和旅游购物的份额大幅度增长。

  以前跑市场,程鹏总是带上样品上门推销。2007年,有人告诉他可以通过网络卖小京生,他还挺怀疑的,只让儿子在阿里巴巴网站注册了一个普通用户,一转身就把这件事情忘了。但不久后,竟然有人打电话来了解情况,最后还真卖出了产品。

  “我第一次了解网络的神奇,觉得这种方式也许不错。”程鹏说,后来他还特地跑去学了几天电脑知识,并成为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如今,程鹏的花生有三分之一是通过网络销售出去的。

  周岳法则更相信实体店的力量。目前,他正在筹划在绍兴市区开出一家农产品直营店,专门卖新昌的土特产。周岳法说,店面快装修完了,预计一个星期后就能开业。“如果这条路走通了,我们还要在其他城市推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