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舞动经济发展“三叉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5 10:28 来源: 商务部网站入秋的柞水,清爽宜人。
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驱除了丝丝凉意,在营盘镇的安德鲁西亚度假项目现场,工人师傅挥汗如雨,加班加点赶进度;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美景如画,游客如织;营盘镇红庙河移民搬迁点内楼房成排,村容整洁,村民们正喜气洋洋地搬进新家……
今年以来,柞水县强力铸造项目、产业、“三农”经济发展“三叉戟”,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上半年,该县实现生产总值17.45亿元,增长17.9%,增速和完成计划均居全市第一;财政总收入2.28亿元,增长4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618万元,增长50.1%,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完成计划和增速综合排名居全市第一。同时,还获得“中华最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国科普示范县和全省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奖等殊荣,书写了贫困山区向陕南经济强县跨越的瑰丽乐章。
项目大突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推动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项目建设对柞水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柞水县委书记刘荣贤常对全县干部说:“经济要崛起,项目是关键;项目哪里来?跳出柞水看柞水,立足优势寻机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柞水充分发挥矿产、旅游和医药资源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有力地推动了重大项目的落户和建设进度。在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中,该县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和项目实施单位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联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工作班子、一个倒排工期表、一揽子抓到底”的运作模式,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用地、选址、融资等难题,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确保了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九间房门子沟萤石矿选厂及矿山建设项目地处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度。负责抓该项目的县上领导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和经贸局等相关部门联系协调,很快就解决了无水、无电、无路的问题,使得该项目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目前,该项目采矿设计已完成,选场正在建设中,矿山建设顺利。
截至六月,全县开工建设重大项目67个,开工率达93.06%,较去年同期提高18.06%;完成投资18.45亿,占计划的77.97%;招商引进项目11个,引资59.58亿元。
产业大发展
如果说项目是柞水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的话,那么主导产业就是柞水突破发展的“发动机”。
谈到柞水的产业发展,该县县长林录印说:“柞水是一个山区贫困小县,底子薄、基础差,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走出一条具有柞水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
多年以来,柞水始终以发挥自身优势为着力点,继续坚持“做大矿产、做强药业、做精旅游”的主导产业发展思路,围绕建设“一区三基地”,重点发展矿产冶金、现代医药和生态旅游三大主导产业。
他们开展了“千人进企业促发展”活动,促进了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和工业项目快速推进,保持了工业经济的持续增长。截至6月底,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23.4亿元,同比增长52.1%。在生态旅游方面,以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抢抓世园会的举办和商洛第二届秦岭
生态旅游节的机遇,深入开展了“迎世园、促旅游、保稳定”活动,柞水溶洞成功申报省级地质公园并揭碑,九天山森林公园正式对外营业,成功举办了牛背梁高山杜鹃花节、“名山与大海的对话”等宣传促销和旅游节庆祝活动,开通了西安至柞水旅游专线,旅游产业实现新突破。截至6月底,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14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98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34%。为促进发展现代医药产业发展,该县深入研究促进医药产业突破发展的措施,加快医药生产、加工、流通、科研四大体系建设,盘龙公司与北京九鼎投资公司签订了上市合作协议,医药产业逐渐步入提档增速的新阶段。
“三农”大飞跃
万丈高楼平地起。“三农”工作就是柞水经济发展这座“高楼”的基础,夯实这个基础显得尤其重要。
在农业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柞水县金台农业科技示范园内,一座座连片的大棚排列得整整齐齐,蔚为壮观,大棚里的工人正在精心采摘已经长成的香菇、木耳……像金台农业科技示范园这样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在柞水共有六家,而他们也正是以“农业示范园” 建设为突破口,促进了“三农”工作的大飞跃。
该县依照“突出特色、一村一品、集中建园”的发展模式,在乾佑河沿线集中建设以农产品加工包装、冷藏储存、销售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在金井河沿线集中建设以蔬菜种植、生态养殖为主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在社川河沿线建设集烤烟生产、肉鸡养殖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形成三大流域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集群,汇生源、金台、杏坪、中坪、街垣、红火六大农业产业示范园已经建成。按照区域一体化、资源协作化、设施共享化的要求,对土地、能源、科技、劳动力、金融资本进行整合,构建政策相互对接、产品相互准入、资本自由流动、要素合理配置、设施共建共享的统一市场体系,实施“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行“订单”种植,规范园区建设。
在“农业示范园” 的带动下,全县建成了60余个特色专业村,形成了一批省内外享有一定知名的品牌产品。同时,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9万人,创收1.92亿元,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73亿元,增长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