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今年中国粗钢产量或接近7亿吨,专家认为:中国钢铁消费并未见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5 14:01 来源: 新闻晚报

  记者 王毅鹏 制图 邬思蓓

  尽管受全球经济集体减速影响,以及国内紧缩政策效应显现,但2011年中国粗钢需求依然旺盛。有统计预测显示今年粗钢产量以及消费量都将接近7亿吨,“钢铁结构性产能过剩”已成定局,不过业内专家称中国钢铁消费并未见顶。

  钢铁产能“铁定”过剩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累计,全国粗钢产量为41036万吨,同比增长15.5%。据此测算,如果不出大的意外,全年粗钢产量将达到或接近7亿吨,比上年增长12%。

  兰格钢铁资讯中心的分析指出,中国粗钢产量的持续性较大幅度增长,从另外一个侧面表明了市场需求旺盛。考虑到全年粗钢进口量(钢材折算)1700万吨左右,减去同期新增库存量,2011年中国的全口径消费量(含直接出口)应当接近7亿吨。如果不考虑新增库存,而剔除同期出口,其全年表观消费量也将在6.7亿吨左右,距离7亿吨关口仅一步之遥。

  宝钢董事长徐乐江此前在由交大安泰举办的首届 “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钢铁业产能肯定过剩。 ”他分析,中国钢铁业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要处理的问题很多。 “人家都说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我说肯定产能过剩。中国钢铁业里面7亿吨,50%是建筑用材,包括螺纹钢、线材、板材和各种型材。市场关系、供需关系一定按照市场规律调整。”他表示。

  不过他认为,钢铁企业国际化的形态分为三种,一是初级的产品形态,出口产品,买备品备件维持生产,中级形态是资本国际化,而最高级则是研发。中国未来将会成为全球钢铁投资的输出大国和钢铁资本的输入大国,但目前行业的国际化仍处于物质阶段,宝钢新一轮的发展战略还将在资源上布局。

  钢铁消费仍未见顶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专家团资深专家陈克新表示,虽然中国全口径粗钢消费量已经接近7亿吨,人均粗钢消费量也达到了530公斤左右较高水平,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粗钢消费已经达到顶峰,不再有增长空间。中国现阶段的粗钢消费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于中国沿海地区与内陆,尤其是与边远省区的巨大消费差距。

  他分析,上海、天津和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粗钢使用量已经达到韩国这样发达国家的高水平,但中国西部省份的消费量还不及沿海地区的一半,其需求增长还要继续。随着上述落地区的逐步发展,粗钢消费水平逐步向沿海发达地区靠近,中国粗钢消费总量将会进一步提高。

  据此预测,今后6年之内(到2016年以前),即使年均增速仅为5%,中国全口径粗钢消费水平也会越过8亿吨,向9亿吨靠拢。从明年(2012年)情况来看,如果全国GDP增速可以保持在7%以上,并由于国家加大保障房、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建设,提供钢铁需求增长空间,预计全国粗钢产需量都会达到7.5亿吨左右,比上年至少增长8%。

  钢铁资本全球流动加速

  谈及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徐乐江预计2011年全球钢铁产量会有5%-6%的增长。同时他还认为,中国钢铁业大规模国际化时代一定会到来,并且不单是中国钢铁业走出去,也包括海外的资本走进来。中国的钢铁和资本将会出去投资办钢铁,而国外的资本和钢铁业也会到中国参与中国钢铁业的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

  徐乐江还表示,中国将会成为全球钢铁投资的输出大国和钢铁资本的输入大国,合资是钢铁跨国投资的主要形式,目前全球钢铁业跨国投资95%以上的项目是通过合资形式实现的,这个趋势仍然会持续,而未来也会有新变化,资源类投资将以低比例参股为主,但是参股的比例显著上升,资源行业稳定的高投资回报是钢厂目前参股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