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政策一定要把握分寸 央行是踩油门还是踩刹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6 13: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货币政策的透明度降低了?

  将4.44万亿元“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下称:保证金存款)等银行业务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涉及9000亿元冻结、相当于130个基点的法定存准率提高——这么大的一件事,居然数日内都没有得到央行网站的公开披露,这事正常吗?

  不错,这则信息没有获得官方权威机构的确认。毕竟刚刚有了“税务总局47号文件”的“乌龙事件”。但《人民日报》报道了此事,我们是不是该相信?尽管,《人民日报》的新闻源同样是“从多家商业银行获悉”——间接新闻源,而且说“中国人民银行已于近日下发文件”,但媒体似乎并未见过“原文”。

  但愿央行尽快披露事实真相,因为这则消息对市场影响巨大,而且这是和“提高法定存准率”一样的“重要货币政策手段”,央行有义务向市场第一时间公开披露。

  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央行紧缩货币或不肯放松货币的又一个信号。但依笔者看来,并不一定。这样一个跨越数月的货币回笼,也许仅仅是央行对冲货币被迫投放的安排而已。毕竟,未来会有大量央票到期,会有外汇占款投放,如果央行必须收回这些货币,就必须做出相应的回收手段。

  所以,不能片面、甚至偏激地理解央行的行为。但是,央行必须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出现——“热钱”不会进入实体经济,但央行为了保持货币总量不变,一味收紧针对实体经济的信贷,即用市场“热钱”置换支撑实体经济的资金,即让劣币驱逐良币。这势必导致市场流动性越来越大,而实体经济贷款却越来越少,如此,恶性循环。

  还有一对矛盾也须看到。一方面,央行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计算范围,被认为应该包括所有存款,所以将银行各项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基数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融资方式大都针对中小企业,要求保证金存款上缴21.5%的存款准备金,是必定弱化商业银行通过押票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积极性。

  最近,中央一再强调“贷款向中小企业倾斜”,而央行政策一方面鼓励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一方面缩小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口子,这好像又是在“一脚踩油门、一脚踩刹车”。

  其实,今天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是“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名义下的紧缩货币政策”错配的结果。财政政策积极,所以政府项目贷款一分都不能少,这使得央行紧缩货币、紧缩贷款基本缩掉的是对中小企业贷款。这不仅再次扭曲了中国经济的“所有制比例”关系,形成了“国进民退”的事实,而且中国经济主动性增长动力越发不足。

  应看到:今年以来,保证金存款累计增量接近银行存款增量的20%,这部分存款不该“逍遥法外”,但这同时也说明,央行资金收得过紧,以至于银行不得不利用一些政策盲区、通过以“创新”为名的“歪门邪道”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恐怕没有简单的“好坏”之分,而应当被看做是“正常的事”。

  不让贷款有任何一点松动,然后再把中小企业和小银行撕开的一点口子堵上,大银行又不愿意把资金批发给小银行,把中小企业和小银行一起“掐死”,中国金融就安全了?经济就有活力了?

  政策一定要把握分寸。就拿保证金存款激增一事而言,央行首先应当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正途,然后通过更长一点的时间逐渐堵死“歪门邪道”,让事情回归正常。而不是突然关紧水龙头,这势必再度伤害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的活力。

  央行当谨慎。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