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保证金新规再冻9500亿令银行囊中羞涩高息揽储催生变相理财 短信电话促销市民须谨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6 13:30 来源: 新闻晚报

  记者 崔烨 制图 任萍

  昨天是央行要求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准备金上缴范围后六家大型银行的首批缴款日,工、农、中、建、交五大行首日上缴的保证金存款额为750亿元左右。市场人士测算,商业银行体系需上缴的保证金存款累计达9500亿元左右。处于两头受挤的银行一方面收紧信贷,另一方面不择手段吸收存款,导致揽储大战烽烟再起。

  ——近日市民的手机短信频频收到银行的理财产品促销广告,超短期产品的年化收益最高超过5%;有的银行为了方便上班族购买,甚至推出理财夜市场。而根据银行发布的半年报,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发行理财产品共约14万亿元。按这一趋势,下半年银行将不得不把揽储大战进行到底。

  市场扫描短信密集促销 理财有夜市

  在昨天下午静安区新闸路近石门路的银行扎堆区,记者在光大、招行、建行发现不少前来咨询理财产品的市民。其中,大多数是收到银行发出的理财产品发售通知短信,赶在下班前找柜面人员了解情况的。

  家就住在附近的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办有招行、光大银行两张借记卡,最近基本每隔一两个星期就会收到两家银行发过来的促销短信。 “光大基本上是滚动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让我没想到的是,招行还有‘理财夜市’热卖,一般是晚上8点起售,14天、28天参考年收益率4%-4.6%,客户可以通过网银购买。 ”不过,为了资金安全,章女士说,哪怕晚上让女儿回家通过网银买,也要先到柜面问问清楚风险到底大不大,毕竟这类产品的投资额起码5万元起,有的收益高的还有10万元甚至20万元的投资门槛。

  另一位在附近新华人寿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银行客户经理给他推荐过不少高收益理财产品,但是由于工作很忙实在没空去。 “有时碰到可以通过网银抢购的产品,往往开放时间都是早上八九点,我那会儿还得上班,公司电脑又不能上网银,一点办法都没有。 ”后来他通过理财夜市场买的一款招行产品理财期限为21天,预计年化收益可达4.4%。

  “推出理财夜市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上班族投资理财,另一方面也是便于资本市场收市后,客户可以结合市场走势确定更合理的投资目标。”招行大堂经理向记者介绍了银行推出 “理财夜市”的多种考虑。通过合理安排销售时间,让白天无闲的白领人士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夜市”理财产品,从而激发了部分上班族的理财需求。 “

  此外,在陕西路北京路口的广发银行,记者发现了一个“广发加息赢”的新产品,它会在央行加息时自动触发,为客户计算签约账户内单笔整存整取定期是否需要提前支取并进行转存。也就是说,银行在加息日当天将自动为客户签约账户内每笔独立定期测算转存收益,当测出转存收益大于原存款时,则自动按新利率执行转存操作 (提前结息的部分按活期利息计算),否则继续保持原有存款不改变。

  在黄浦区外滩区域的浦发银行网点,记者发现该行刚刚推出了一款教师专属的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师恩理财计划,投资期限为27天,预期年化收益率4.8%,5万元起售,主要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等较为稳健的投资标的物,具有投资风险小且为教师量身定制的特点。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比该行在售的同期限、同起点理财产品高出0.3%,产品将于今日起至9月13日正式发售,教师可持教师证在浦发银行任一网点认购。

  超短期理财折腾 替代品热销

  记者昨天中午在黄浦区一交行网点遇到前来基金开户的陈小姐。她是利用午休时间来开通网银业务的。 “现在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挺高的,为什么选择买基金呢? ”在等待时间中,陈小姐告诉记者她的“资金搬运”故事。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家里就发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了,而且彼此之间竞争也很厉害。我妈妈退休在家,就经常到银行去货比三家。有的时候中信银行推出的产品收益高,就到那里开张卡,有的时候发现深发展的新品收益更好,再转到这家银行去。 ”陈小姐说,家里为了买到市场上最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家里已经有了招行、光大、深发展、中信、民生五张借记卡账户。再加上自己和父母退休金所在的工行和上行,一共有七个账户。

  “现在银行对非工资账户都要收年费的,我们的理财产品期限最短七天,最多也就一两个月,大额资金到处‘搬家’,十分不方便。 ”陈小姐告诉记者。而且仔细比较收益后发现,虽然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有所提高,但是实际到手时由于投资期太短利息并不多,有的时候还比不上货币市场基金。

  陈小姐的观点还引起了旁边一位办理业务阿姨的认同:“而且银行理财期限是死的,买进去了就必须等到合同结束,买货币、债券基金随时都可以赎回,资金四天就回到账上。我们又不买股票基金,没什么风险的。 ”

  根据两位市民的反馈,记者又致电了几家基金销售渠道的银行工作人员,发现由于上半年债基基本滞涨,近期受人民币升值等预期看好债券基金的投资者多了,一些正在银行渠道发售的基金情况都很不错。

  “8月债市比7月要好,首先央行的公开市场行为具有持续性,在没有看见出现非常大的转市的信号之前,较难改变。其次,8月份的外汇新增量应该不会很高,会比7月份低,那么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概率也在下降。再者就是财政存款的季节性减少,也对债市有利。综合看来,预计债市春天在今年四季度就可能开启。 ”嘉实信用债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陈雯雯分析认为。

  历史数据统计,自200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机构实质性扩大以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收益率出现过三次明显的底部,分别是:2002年6月、2006年3月、2008年12月,平均间隔期限为3.30年。陈雯雯表示,从2009年至今债市已经熊了三年了,未来债券市场将会进入一个牛市。结合当前的通胀形势和政策走势,预计不会是像股市V形上去,更可能是一个斜率较小的过程,即是一个慢牛的环境。

  “现在我国正处于通胀高企、经济增速下行的‘类滞涨’阶段,从投资时钟的角度分析,目前适宜持有货币基金、超短债这‘类现金’资产,往后展望一步,就到了有利于债券基金投资的时机。 ”陈雯雯介绍,货币基金申购和赎回均无额外费用,操作也非常便利,当前收益水平也处在较高水平。因此,货币基金今年以来为投资者保证资金流动性的同时又能获取稳定较高回报,也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投资品种之一。

  以8月8日起开始发行的嘉实信用债券基金为例,记者了解到在首周即募集近7亿。

  在申万研究所债券研究部总监屈庆先生看来,7月CPI高达6.5%的涨幅创下37个月新高的同时,也透露出如下一些积极信号:非食品同比出现下跌,预示了拐点已到;从高频数据跟踪情况来看,食品价格总指数在7月份呈现的是先上后下,跌幅扩大的走势这种形态变化对于8月份食品价格变动非常有利;猪肉价格的同比高点确认出现在6月份。屈庆表示,当前经济下滑趋势已确立,物价见顶,CPI未来将步入下行通道,债券投资的春天将至。

  此外,对于机构客户来说,开放式周期型理财产品也成为一些超短期理财的替代品,因为其流动性更强。以浦发银行的 “利多多公司理财计划7天周期型”产品为例,以7天为一个周期进行投资运作,每个周期均可以选择申购和赎回产品,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规划灵活进行投资,既兼顾了流动性,又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该产品目前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达2.6%,为7天通知存款利率的1.7倍,接近3个月定期存款利率。

  根据浦发银行相关人士介绍,201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各行在拼数量、拼价格之外,势必将进一步在产品功能上下功夫,浦发银行此款产品的发行,满足了企业有一定流动性要求的短期资金增值需求。

  市场扫描外资行轧闹猛 外币更有竞争力

  而前两年一度主动掀起降息潮的外资银行最近也加入揽储大战,不过其比较占优势的是外币存款业务。近日,汇丰银行在某财经网站显眼位置,以一则“澳币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最高达7.4%”的广告,将揽储战推向新高潮。 7.4%的1年期存款利率让不少同期限银行理财产品相形见绌,要知道,交行和招行8月份发行的澳元1年期理财产品,其预期收益率仅为6.8%和6.9%。

  从细则来看,汇丰高利率外币定期存款利率的门槛并不高,仅需3万美元即不到20万人民币。值得关注的是,汇丰银行该优惠活动的终止日到今年的12月31日,正好与外资行存贷比达标的大限吻合。

  记者在新天地附近一花旗智能网点了解情况时发现,现在外资银行中本地客户也有不少。其中,大多数人还是会将人民币资产放入中资银行,因为其有网点多、办理便捷等特点,但持有的外币资产很多人会考虑外资银行,精明的上海市民在“货比三家”后发现,以为会“很贵”的外资银行有时会提供更优厚的回报。“就像进口超市打折起来有时候比家乐福还便宜。 ”一位花旗客户向记者表示。

  此外,记者发现外资银行中渣打银行调高了个别期限人民币存款利率。早在2009年,花旗、汇丰、渣打曾掀起一股降息潮,渣打银行2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仅为1.5%;而今年7月份更新的利率表显示,渣打银行已悄然调高2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至基准利率4.4%。

  而来自金融界网站统计显示,8月的最后一周从币种分布来看共发行了7个币种的理财产品,按发行数量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人民币、美元、澳元、港币、欧元、英镑、日元。本周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人民币产品共发行172只,占发行数量总体的80.00%。外币理财产品本周发行43只产品,占发行总数的20.00%。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仍以保本固定收益型产品为主,只有一只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总体风险不大。

  在东亚银行静安区网点,记者发现从昨日起至20日,该行推出“牛熊双盈19-高增长区域指数基金Ⅸ保本投资产品”,助投资者在小型熊市以及重新上涨时都有机会获得潜在投资收益。

  深度聚焦新政再逼高息揽储银行“犯难”如何保证高收益

  其实银行揽储大战并非现在才有的情况,从去年开始,各家银行“抢钱”竞争就已加剧,很多银行甚至不顾银监会的规定,打出以“短期限、高收益”为主打的各种理财产品吸引居民存款。曾有一大行的工作人员透露说,有的银行甚至开出高额贴息的条件,以现金的方式兑现居民短期存款。

  不过到今年年中,受监管部门的要求,禁止银行高息揽储,禁止以变相礼品等吸引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后,银行大力兜售产品的行为稍有改善。但这次,迫于央行的最新通知,冻结9000亿资金的效应使银行再度缺钱,不得不继续上演揽存大战。

  但对于已经发行产品后揽到的资金来说,银行承诺了高昂的利率,势必要寻找好的投资标的来确保兑付。记者了解到,近日银行的投资经理或产品设计经理都在苦苦寻找风险在容忍度之内、收益又高的资产。

  记者上周末在佘山一宾馆前台巧遇两位银行业内人士,正在为手头已经揽到的资金犯愁,讨论到哪里去寻找高收益风险又可控的项目。

  这主要是由于今年以来银行理财资金的多种投资方式被禁止或严格监管,包括禁止通过信托公司购买信贷资产、发放信托贷款、直接委托本行或他行发放委托贷款、通过购买信托受益权曲线发放贷款等。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渠道变得愈加狭窄,只得苦苦寻找新的高收益资产。

  此外,为了让资金获得更高的收益率,有银行在论证投资非上市企业股权的可能性(即做PE投资);有银行在设计新模式,希望绕开监管政策,继续放贷款或买票据;有银行在筹谋购买私募债券,除银行间市场注册发行的私募债,还包括保监会批准发行的债权投资计划;甚至还有银行在做红酒、古董、书画等另类投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