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高级副总裁篠原稔:日产中国电动车战略不变何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7 08:5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何芳 天津报道
9月3日,针对近期中国业内关于“要否把电动车作为核心战略发展”的争论升温,专程从日本赶来的日产汽车公司高级副总裁篠原稔,在2011天津论坛上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最终实现动力单元的电动化,这个目标是不会改变的。” 篠原稔同时告诉记者,“日产在中国合资企业生产的电动车,与日产电动车聆风的技术水准一样。”
在东风有限此前发布的新中期事业计划中,日产明确提出到2015年会推出5款自主品牌的车型,其中包括一款电动车。此前一度传闻:由于丰田不愿共享混合动力技术,中国希望中国混合动力技术标准采用丰田标准的计划被搁浅。
《21世纪》:前段时间温总理对中国电动车发展提出了一些疑问,备受关注的《节能与新能源发展规划》即将出台,请问日产是否觉得中国政府对于电动车的重视程度会有变化?未来是否依然看好电动车在中国的发展?
篠原稔:关于电动车,日产汽车的看法是要最终实现动力单元的电动化,这个目标是不会改变的。首先电动车的发展跟国家和市场、政策都是相关的,基于这些不同可能发展速度会有不同和变化,但是我们总体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日产汽车也力争在中国能够快速地实现电动化,普及和发展电动车,这一点也是不会改变。
《21世纪》:你觉得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和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什么不同?
篠原稔:从大的方面来说没有非常大的区别。从结论上来讲,今后汽车能源是需要不断地实现电动化。从时间轴上来说,中国跟国际市场是有一些区别,但是长远来讲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各国交通状况、技术水平、能源情况不同,所以可能步伐不太一样,但是最终目标是一样的。
比如最初新能源的一项技术是怠速起停,世界各国都会采用这项新的技术,然后是混合动力车的时代会到来,在这之后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然后会进入电动车的时代,在这之后会迎来燃料电池车的时代。这个顺序和时间可能因为各国背景情况不太一样,所以略微有些差别,但是整体步骤是一样的。
《21世纪》: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会是什么走势?
篠原稔: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等应该会同时进入市场,但是在这些当中可能是怠速起停技术包括混合动力车可能会先于其他几项在中国得到普及。
《21世纪》:日产汽车在武汉、广州都有电动车合作项目,请问这两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如何?
篠原稔:武汉的项目是和武汉科技局以及武汉电动车示范运营公司,两家机构合作,已经在积极地开展各种准备活动。现在日产聆风电动车导入到武汉市的项目,跟两个机构都有合作,目前我们还在准备相关充电设施技术方面的工作。
《21世纪》:车辆有没有具体投产时间?
篠原稔:目前的计划是今年秋天,在国庆节前后车辆会到达武汉市,进行示范运营的工作。关于广州,目前和花都政府也在探讨示范运营项目,准备和武汉市采用同样的方式引入,与广州政府进行合作。
《21世纪》:车辆卖给政府还是卖给公司?集体合作模式是怎样的,车辆是出售给他们还是租赁给他们?
篠原稔:和我们日产汽车签署合作协议的是武汉市政府,不是示范运营公司。有一部分车型是出售给武汉市政府的。
《21世纪》:请问启辰电动车跟聆风采用的技术是一样的吗?启辰电动车关键零部件会有多少实现国产化?因为中国政府规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要实现绝对控制。那么这个比例会是一个怎样的计划?
篠原稔:首先回答您的第二个问题,关于启辰电动车零部件的国产化情况,目前正在和东风相关部门进行讨论,目前还没有明确结果,所以现在无法给您一个明确的答复。
另外关于启辰和聆风的技术,主要涉及到电动车的主要技术,例如电机、电池等,它们需要的技术都会是一样的。由于启辰电动车是中国国产自主品牌的车辆,因此这款车辆在研发和设计方面,我们要考虑到如何符合中国市场、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要,这是我们要慎重考虑的一点。
《21世纪》:启辰电动车这款车型的设计方案您是否已经看过了?刚才提到很多部件是相同的,但是电控以及电池达标性能是不是相同的呢?您在技术方面非常见长,那么除了市场方面,零部件供应和生产线水平,好像还不能达标?
篠原稔:我没有看过启辰电动车的设计方案,但今后肯定会要去看的。7月份的时候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发布了一个新的中期事业计划,其中提到了到2015年会推出5款自主品牌的车型,包括一款电动车。
《21世纪》:比如启辰使用的电控单元、电池性能方面的情况是否跟日产聆风具有同样水平?
篠原稔:具体的零部件目前不能说是否会是一样或者不一样的,但科技水准是相同的。
《21世纪》:日产电动车聆风目前的销售情况和市场表现如何?
篠原稔:首先在日本上市,去年12月份在美国上市,然后在欧洲上市。我们现在收到了很多客户非常好的反馈,现在我们每年的生产能力在五万辆左右,这是在日本的产量,我们计划在2012年全球增产,既包括整车的生产,还包括电池的生产,2012年都要全球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