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缓解"融资难"路何在? 解读上海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新举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7 12: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缓解"融资难"路何在?解读上海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新举措

  通胀压力下货币政策收紧,今年以来中小企业已愈加感受到了几分压力,而一直难解的“融资难”,更像一顽疾,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

  昨天,上海再力推全新举措。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财政局局长蒋卓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局长廖岷,分别介绍了本市财政部门和银监部门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最新举措。这能否为长久存在的“融资难”提供一条新的化解之道?记者就新举措三大看点,倾听企业心声。

  “3个10亿元”专项资金关键要发挥杠杆效应

  【企业亲历】

  付常俊是中科院化学所博士毕业,在欧洲发展多年,发现国内做无阻燃的市场还是一片空白,便回上海创业,开办了上海安凸塑料添加剂有限公司。

  回国后,创业团队手中的专利就有七项,产品也很快销往欧洲市场。但在经营中,企业还是遇到了不小的压力:厂房租金、人力成本不断增长;新产品在国内要得到市场认可也需要时间;更没想到的是,今年汽车市场整体销售状况不佳,公司一种针对汽车市场的产品,销量也自然跟着向下走。

  “当初我与两位投资伙伴测算项目200万元应该就能运转起来,谁想现在根本不够。”付常俊说,“我们也找过银行,但我们没有抵押物,我们最宝贵的知识产权,银行根本不认,最窘迫时甚至想到了抵押自己家的房子。幸亏上海市的科技创业中心向我们伸出了援手,企业才支撑了下来。”

  付常俊说:“融资难,我所认识的上下游企业和一些创业的朋友,普遍都存在这个问题,怎么办?”

  【政策分析】

  一份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本市部分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当前上海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突出困难之一,就是资金总体偏紧、银行借贷条件较高、融资成本持续上升。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之渴?此次上海财政部门安排了“3个10亿元”用于中小企业融资。包括总量规模为10亿元的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总量规模为10亿元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财政专项资金;由市级财政和市国有投资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总量规模为10亿元的投资专项资金。

  深究起来,这3个10亿元的意义,不仅在于数额前所未有,更在于它建立了与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和银行的联动机制,希望起到引导和放大效应。比如,专项资金通过国有投资公司,以投资参股的方式,参与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运作,支持引导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不断扩大资本规模,即可提升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财政专项资金,则着眼于提高商业银行对坏账的“容忍度”,提升银行放贷动力。如今,以“张江”、“紫竹”和“杨浦”等园区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当商业银行在这些园区内发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发生超过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净损失,在相关商业银行实施尽职审查的前提下,该资金可负担50%的风险损失。

  此外,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贷款给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高,但当企业上市后高收益又与银行无关。为此,此次设立的投资专项资金,以上海国际集团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等联合开展 “投贷”、“投保”联动试点,可吸引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倾斜力度,也支持一大批具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尽快实现转制上市。

  【企业感受】

  在欧洲工作了18年的付常俊,对10亿元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财政专项资金“感觉特别好”,“有点类似欧洲发达国家的做法了,表明了政府在发展中小企业中的立场与责任”。

  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项世界性课题。付常俊介绍,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只要企业提出申请,银行与国家相关的专业部门会共同研究,在控制风险的条件下向企业作出投资。国家投资后占据一定股份,并规定企业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比如8年以原价买回股权。

  “如今,上海虽然在具体执行上还有不同,但已经出现了相似的趋势,那就是国家参与企业风险担保的过程。”付常俊说,“严格的措施不仅会为一大批中小企业带来充足资金保障,甚至可能改变未来创业企业的经营理念。”

  3项配套措施需建立长效机制保障

  【企业经历】

  李伟(化名)的公司最近正焦头烂额。作为一家发展节能技术创新的高新科技公司,企业创立至今一年多,发展还不错。但最近企业接到了几笔外地订单,想进一步拓展研发队伍和生产规模,在资金上却遇到了难题。

  “银行需要抵押物,但我们公司的规模太小,没什么好押。其次,我们公司成立时间太短,没有连续完善的财务状况提供给银行,自己公司也还没精力详细做这些。另外,就算银行接受我们的申请,等到一层层审批下来,也要好几个月,那时我们再找人、再开展项目,时间也来不及了。”李伟说,“我们希望更灵活、更民间的借贷方式,比如小额贷款公司,但说实话不好找,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利息又高得要命,年息达到60%以上,实在有些吃不消。”

  【政策分析】

  此次上海扶持中小企业的举措,除了“三个10亿元”的真金白银,还有三大配套措施,着眼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长远发展。

  三项配套措施包括:第一,在市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中,专门新设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目的就是为了对各区县实际发生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代偿损失等,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给予帮助。

  第二,进一步加大对处于初创期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财政扶持力度。意在加速作为“草根金融”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展门路。

  第三,积极创新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有效方式。这项措施的核心在于为中小企业建立“诚信档案”。财政部门将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对开办初期、属首次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小型、微型企业,商业银行需核实企业财务信息状况的,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并最终纳入全市统一的企业财务会计数据库信息平台,提高本市广大中小企业的社会资信度。这一创新举措的意义非同寻常,一方面为小企业尤其是微小企业记录下有可信度的财务状况,一方面也为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减轻后顾之忧。

  【企业感受】

  “说实话,银行的难处我们也了解,毕竟商业银行需要利润,也需要控制风险。”听到此次上海出台的三项配套措施,李伟一下子觉得看到了些希望,“这三项措施,对中小企业有着不同方面的针对性,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政府要是能有专项资金扶持是雪中送炭,但更需要长效的机制保障。比如,正规的小额贷款公司是商业银行之外的很好补充,为企业建立诚信档案,则可以消解商业银行的风险和担心,促进银行向企业放贷。就是不知道,这些措施何时到位,哪些企业才能享受,要能快点落实就好了。”

  商业银行不可缺位有了硬指标还得看执行

  【企业亲历】

  上海佩纳沙士吉打机械有限公司拥有世界著名抓斗品牌,以德国模式运作管理,企业经营状况一直不错,订单不断。今年初公司还新租车间场地3000平方米,提高产能,但就是对这家不错的企业来说,资金也仍是个难题。

  “货卖出去了,拿到了银票、期票,但票据拿到银行时,因为指标控制等原因,就是没办法完全变现,企业只有干瞪眼,正常的现金流循环有时都没办法实现。”公司财务总监袁昌华说,此外,如今提现的财务费用已达10%左右,比流动性贷款6%的利息还要高,也就是说客户开给企业的100元货款,企业还需付10元才能拿到,“今年初,公司新租的车间场地,投资800万元,我们最初也想过找银行,但最终还是靠企业勒紧裤腰带付了这笔钱。”

  【政策分析】

  据统计,上海中小企业有39.4万户,其中仅3.7万户与银行有授信关系,也就是说,有约90%的中小企业游离在银行的服务视野之外。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商业银行不可缺位。其实,在上海经济转型背景下,商业银行也渐渐开始关注未来充满希望的中小企业。8月底,上海银监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推了一把银行业机构,促使他们向中小企业倾斜:

  ——网点延伸,小企业专营机构向分支机构和基层营业网点延伸,向远郊区县和大的集镇、商贸市场延伸,构建从总行到分支行,从城市到乡镇的多层次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体系等;

  ——客户层级下沉。专门提出,上海银行业整体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全部贷款增幅的要求,并对专营小微企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贷款余额占比不低于80%、户数占比不低于80%的要求,使银行服务中小企业有了硬指标。

  ——着重促进对科技型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银行走入科技园区,设立或将现有网点改建为专为科技中小企业服务的支行,同园区内的创投公司、担保公司以及政府有关方面形成联动。

  【企业感受】

  袁昌华觉得,长期以来银行面向中小企业的惜贷行为,有合理的一面,但这种单纯从商业角度出发的行为,对中小企业的伤害却也非常明显。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恐怕光靠政府‘热火朝天’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希望上海的银行这次是真下决心做出改善。”袁昌华认为,在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增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让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稍稍倾斜一些,可能会成为不少中小企业经营的转折点,“中小企业出于自身局限,抗风险能力不高,有时对政策了解亦不全面,很容易在银行吃到闭门羹,进而很快死掉。我们觉得,银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确实已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单晓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