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东莞鞋业龙头地位至少能保20年(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8 11:2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东莞鞋业龙头地位至少能保20年(图)

  

东莞鞋业龙头地位至少能保20年(图)

  世界鞋业总部基地

  “东莞的制鞋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未来20年内东莞鞋业在世界上依然处于龙头位置。鞋厂出走说明产业转移升级效应正在凸显。”对于东莞批量鞋厂关门停产或者搬迁出走的话题。东莞皮鞋协会名誉会长、华坚集团董事长张荣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东莞皮鞋业生产环节拓展空间已经不大,未来的发展中,贸易、结算、研发、材料交易和认证、人才培训才是东莞鞋业的空间所在。“世界鞋业硅谷在东莞。”

  东莞皮鞋协会名誉会长、华坚鞋业总裁张荣华:

  “东莞鞋业龙头地位将继续保持下去”

  东莞皮鞋协会名誉会长、华坚鞋业总裁张荣华昨日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认为目前发生的鞋厂转移情况说明东莞制造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我们综合分析制造业的变迁,过去20年,都是先从劳动力密集型到综合研发、自动化再到贸易、人才培训、新材料研发等一路下来。劳动密集型工厂总是向低工资地区走,但是已形成的贸易、人才培训、新材料研发这些成果不会消失。”

  张荣华认为,世界皮鞋业发展,先是从欧美到中国香港等地,后来再到东莞落脚,如今形成了世界性的生产基地,东莞由原来的低端制造发展成为今天的初具规模的高端研发、机械设计制造。因此,尽管低端生产线开始出走东南亚和内地,中高端即研发、贸易、材料制造在东莞稳定20年没有问题。

  对于东莞鞋业今后的走向,张荣华以及东莞世界鞋业总部基地副总张鸿等人均认为,贸易、研发和人才培训将以东莞为主。东莞鞋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将以结算、贸易、流通、材料交易为主要特色。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面临劳动力短缺的现实问题,东莞在开厂生产方面再无空间,皮鞋生产环节在短时间内将会在全国和东南亚均衡发展,东莞30%的产量将会转移到东南亚,而对于全国来说,产量还有15%的增长,因为内地的劳动力还会有比较大的空间发展。长期来看,低端、中端和高端鞋产品在国内会有一个均衡的分布,东莞的鞋厂将会越来越少。

  “未来生产线将以自动化、功能化为主,5000人的工厂将会达到现在10000人的产量,内部管理效益会得到提升。张荣华透露,从2008年开始,东莞低端鞋产品的产量呈现每年20%的下降,接下来还会呈现下降趋势。”

  数据:皮鞋出口量下降交易额上升

  来自海关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东莞皮鞋出口数量下降了7.8%,但是交易金额却上升了20%。这说明,尽管成本有所上升,但是出口鞋子的价格得到了提升,对于制鞋厂来说,没有出现量价齐跌的不安情况,非常难得。

  张荣华认为,目前,许多大中型台资企业停产是减少出口量的主要因素,因为第一代台商的子女大多不愿意继承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转向、关闭或退休的多。

  “鞋厂关门的主要集中低端制造业,从事研发的没有这种情况。”张荣华认为,东莞的鞋子研发力量不但没有削弱,反而节节上升。

  对于一些鞋厂搬迁到东南亚的情况,张荣华透露说,在这些地方,有些情况也是投资商们在短时间内无法克服的,文化问题、法律问题、劳工权利问题需要消化,越南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实际上东莞鞋厂到越南的最多,但是也存在成本高涨与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因此,能否实现机械化是这个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长久之计。

  应对:设立“世界鞋业总部基地”

  目前,鞋业高档品牌有三成在东莞研发和制造,而意大利占据了六成的份额。为此,东莞批准设立了“世界鞋业总部基地”。这个集材料研发、高档品牌设计、人才培训、认证体系和新材料交易的庞大项目已经初具规模。总部基地负责人张鸿告诉记者说,总部基地的定位在未来的发展,目前的生产环节“出走”东莞风潮,不会影响到总部基地,基地发展布局展望于5年以后的市场发展,不是发展制造业,而是发展科技、商贸、时尚方面,提供咨询、人才、交流、展览、文化、认证等服务业。该项目是世界鞋业科技进入中国升级承接平台,中国鞋业走向世界的进出口贸易平台,世界鞋业科工贸高速运转的服务平台。

  众多鞋业界人士认为,东莞由原来的制造业基地变成附加值高的经贸重地。

  专家:空心化发展对鞋企最有利

  对于东莞鞋企产业“空心化”的现象,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东莞市特约研究员林江教授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对于企业来说,他们不想完全放弃东莞,东莞与其他地区或城市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外向型经济发达,与深圳、香港连接,地缘优势明显。

  林江认为,总部位置对加工贸易企业没有太大意义,他们反而更在乎节省成本。“如果东莞鞋企的总部地位不牢固,说不定东南亚地区会慢慢把总部经济发展起来。”林江表示,目前这种空心化格局对企业来说最有利。

  对于东莞不少企业“出走”或者缩减生产规模以及倒闭现象,林江认为这是鞋企转型的必然结果。在没有订单、国际经济形势大逆转、消费者消费力下降、人民币升值等大环境的影响下,鞋企正面临着困难的整合阶段。

  林江解释说,目前东莞鞋企存在几个现象,以前完全做出口的,现在出口、内需皆做,生产线开始做出调整,增加了内需品牌。他认为,目前,鞋业正在重新洗牌,处于比较困难的整合阶段。

  新闻链接

  东莞制鞋格局正经历一场裂变

  目前,中国制鞋占世界六七成,年产鞋130亿双,其中出口近100亿双。据相关数据显示, 2010年,东莞鞋企1600多家,年产值630亿元。以外向型为主的东莞制鞋格局,正经历一场裂变。

  进入21世纪之后,一些鞋企往越南、印度、孟加拉国等其他亚洲国家外移,同时鞋厂“南鞋北上、东鞋西移”的内迁现象也有上升趋势。巴西国际贸易商派诺蒙已把东莞等地一半业务转移到四川、青岛,还在重庆投建了制鞋生产线。

  商务时评专家周世俭用“无可奈何花落去”来形容广东代工的命运。他认为加工贸易现已完成其历史使命,初级加工注定要被淘汰。

  “世界产业转移不会停止,世界制鞋格局正由高度集中在中国逐渐向东南亚等地区分流。”周世俭说。

  (责任编辑:单晓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