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颜桥:评论进入部落时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9 01:1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从传统媒体时代到Web 2.0时代,评论本质的变化是什么?
颜桥:传统媒体时代的评论索引性功能更强,对一个作家的评论权被相对应的某个评论家掌握,评论家的状态是垄断的、封闭的,是一种“权威论”下的评论。大家寻找一个作家的信息要通过一个评论家,于是评论变得像目录学。
Web 2.0的评论系统是多元化、碎片化的,一个人的评论只是一个单一性的声音,这个系统弱化了尺度的功能。好处是,选择不再单一,评论的腔调不再只是“省优、部优”这类单调、机械的语气,能够发现很多普通人说的聪明话。坏处是,庞杂的信息反而模糊了,不知道好坏。
日报:有人认为Web 2.0评论系统的社区性、社交性意义比价值判断的意义重要,你怎么看这个转变?
颜桥:Web 2.0时代,每一个群体代表一种群体性的诉求,像蜂巢一样,被相同的意见、趣味所引导,蜂巢里的人是看不到其他孔里的东西的,一个孔连着一个孔,是一种穷尽不了的联结。深度来讲是依据一种生活趣味来选择所归属的群体,以前强调判断性,现在强调体验和个人的趣味性。
日报:评论系统的变化是否会带来语言上的变化,甚至更新评论的语言?
颜桥:以前的评论体系有几个原点:比如,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齐泽克等人的理论或格言式的摘录。当时的评论者像口红一样使用这些大师的词汇和句法,仿佛这样大家之间就有一种默契,是一个圈子化的状态。
现在,则不是那么看重你有没有“口红”,而是首先看你懂不懂,看你有没有传播价值,有传播价值转发或跟帖才会多,才能转化为一种聚合思维越多的信息,这是一种更强调效果的评论,言说的动力变了,交流的结构变了,因而对评论者而言,要考虑的不是单纯的评论技巧,还要考虑评论的环境、组织结构和传播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