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板块:业绩超预期多因素制约股价表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9 07:29 来源: 金融时报

  李侠

  记者李侠8月30日,随着北京银行和招商银行披露半年报,全部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成绩单出炉。根据统计,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达到4649.54亿元,平均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其中中小银行净利润增幅则超过40%。

  上市银行业绩增幅大大超过此前市场预期,显示在今年上半年信贷紧缩严峻考验下,上市银行仍然实现了利润的高速增长。但从二级市场表现看,今年上半年银行板块一直较为疲弱,最近一段时间,市盈率甚至已降至历史低点,显示投资者对上市银行持续盈利能力的疑虑。分析人士指出,从估值角度看,银行股已进入极为安全的投资区域,但短期看,来自国内外诸如地方债危机、巨额融资压力以及欧债危机等因素将对股价形成较大制约。

  息差回升及中间业务大幅增长成双引擎

  虽然机构一直对上市银行业绩的持续增长保持乐观,但超过30%以上的增幅仍是大大超出此前的预期。从净利润看,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上半年成绩斐然,合计净利润达3657.36亿元,占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的78.7%;从利润增长看,中小银行较之四大行增幅更为强劲,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深发展均以超过50%的增幅位居上市银行利润增幅榜首,其他各家银行净利润增幅也全部超过30%。

  “上半年银行业绩超预期,一方面得益于央行连续4次加息给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回升带来了正面效应,另一方面则来自中间业务的强劲增长。”一位行业分析人士表示。16家上市银行也在半年报中坦承“上半年息差收入逐步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增速迅猛”。

  半年报数据显示,各家银行的净息差在2011年上半年均继续回升,而商业银行议价能力的提升又进一步推动了净息差的回升,从而使得银行在上半年放贷量较上年有较大减少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了“以价补量”,为银行靓丽的业绩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

  为弥补放贷能力下降造成利息收入的下降,中间业务便成为各银行经营发力的重要方向,来自国际业务、理财业务、托管业务、咨询费用、佣金收入等中间业务的收入增长迅猛,进一步推高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186.91亿元,占到了全部利润的近一半。除宁波银行外,其余15家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幅普遍达到40%以上。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中间业务同比分别增长45、8%、65.4%、35.95%、41.7%、40.97%;其他中小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增幅尤为显著,华夏银行、北京银行、深发展、兴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幅分别为90.5%、88.59%、86%、77.86%。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未来息差对净利润的贡献增长将趋于缓和。工行半年报也表示,“未来一段时期,控制通货膨胀仍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央行有可能继续使用价格型或数量型的工具来传导其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有可能收窄。”但有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上半年中间业务的快速增长显示出中国银行业盈利模式正在走向多元化,未来其增长空间巨大,将有效弥补来自息差收入增长的放缓。

  单一盈利模式初步改善盈利渠道走向多元化

   长期以来,尽管上市银行一次又一次在净利润、利润增长等方面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傲视群雄,但是其过度依赖信贷资产尤其是机构客户的信贷资产的单一盈利模式却一再被诟病。

  值得称道的是,2011年上半年显示,虽然息差收入仍是上市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但与此同时,来自国际业务、理财业务、投行业务、托管业务、佣金收入等中间业务的收入增长迅猛,商业银行依赖息差的单一盈利模式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改善,银行多元化经营模式已经逐步形成。

  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来自中间业务的收入已占到各家上市银行总利润的40%,并且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整个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综合看在15%~25%之间,其中大型银行优势最为明显。半年报显示,五大行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业务净收入在其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分别已达23.27%、20.17%、33.6%、24.32%和16.22%。专家指出,这表明商业银行正在不断加速业务转型的步伐,未来随着存贷息差的收窄,商业银行利润增长将越来越倚重中间业务。

  相较国外银行中间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一般在40%以上,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偏低,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业内专家指出,随着经济向好,居民收入、消费的增加,居民的投融资需求有可能会有增长,中间业务将会是未来盈利的主要挖掘点,也是未来银行业竞争的焦点。因此,未来我国商业银行需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开拓传统信贷业务之外的利润增长点,创造出具有较强稳定性的盈利模式和发展路径。

  多重因素制约二级市场表现银行长期投资价值看好

  与靓丽的业绩相比,今年以来银行板块二级市场表现却很不“给力”,大部分时间走势一直弱于大盘。尤其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受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以及存准率缴存范围扩大等消息的影响,股价更是节节下挫,部分上市银行股价甚至已接近净值。

  以绝大部分专业机构的观点看,目前银行股绝对具有投资价值尤其是长线投资价值。从市盈率看,截至目前,整个银行板块的平均市盈率已在7倍左右,不仅已是历史底部,且远远低于全部A股以及沪深300成份股的平均市盈率,甚至低于国际市场同类板块指数。

  投资者对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无疑是银行股滞涨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历了大规模的货币刺激后,房地产价格泡沫、地方债务问题等一些关系到信贷质量的不利因素逐渐进入投资者的视野,使得银行股的投资预期变得并不明朗。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三因素致银行股遭受市场所抛弃,首先是投资者对银行逾期贷款、地方债务等不良信贷资产的担忧,所以采取回避策略;第二是货币政策从紧、市场流动性不充裕,使炒作银行股的资金紧张;第三是投资蓝筹的主力———基金等投资机构的巨额亏损和规模缩水,因此大盘蓝筹股只有不断下跌。

  “适度从紧将是未来一段时期货币政策的主要基调,银行股依然不会有机会。”尹中立表示。申银万国最新发布的报告则表示,依然长期看好银行的金融渠道带来的独特价值,推荐存款来源扎实稳定的农行、经营范围最广泛且业绩稳定的工行以及小贷业务最有特色、相对议价能力最高的民生银行。申万行业分析师董樑认为,银行稳定的增长是可持续的,在紧缩环境下其议价能力对业绩形成了充足的保证;但是由于短时间内看不到流动性缓解以及其他催化剂的利好,故维持银行业“中性”评级。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近期在评论银行股时称,按照目前的市盈率和30%的盈利增速,到2013年银行股市盈率将变为3.6倍,而目前银行股的走势显然反映出投资者对银行板块未来的预期是非常负面的,甚至担忧亏损。

  一个值得关注的迹象是,在目前投资者对大盘持续低迷几乎绝望之际,一些私募开始精打细算着手布局见底后的市场,低估值、靓丽业绩的银行股成为私募配置的重要目标。陕西创赢投资董事长崔军表示,当前最大的机会就是用“大白菜的价格”买入银行股。他认为:“银行股可抵御通货膨胀,越是通货膨胀银行越是挣钱,因为所有的钱都存在银行,银行只是挣利差。”这或许能给投资者以极大参考价值。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