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我国碳交所一出生 就面临国际兼并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9 12: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催生一个新的市场。碳交易所正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国家“十二五”规划出台后,其热度更逐渐扩散到县级区域。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一般只有一个碳排放交易所。专家分析认为,国内纷纷上马碳交所涌动的热情,已经迎来警示:就在我国碳交所起步的当下国际上已经开始了兼并大潮。

  现状??

  全国拟建碳交所竟达百余家

  小县城都在抢着挂牌

  8月初,深圳市民李姿瑶获得了一张“我为大运碳抵消”的证书。在很多人对“低碳”还不甚了了时,李姿瑶花了960元,一口气购买了30吨碳排量以抵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场馆和赛事中产生的碳排放。

  这一交易是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开发的交易平台上自助完成的,随着大运会“碳中和”活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自愿减排的行列中来,“碳交易”变得不再陌生。

  “国内最早的碳交易所,是北京、上海、天津的三大交易所。”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负责人杨志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碳交易所就已在国内萌芽。2008年8月5日,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相继挂牌,率先迈出第一步。同年9月,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挂牌成立。广东于2010年6月成立了涵括碳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的广东环境权益交易所。

  在示范效应下,各地,甚至县区纷纷仿效,接连上马碳交易所项目。2009年底,山东首家碳交易所菏泽单县碳交易所热闹挂牌,不到一年,不少碳排放权交易所也陆续宣告成立。

  今年以来,碳交易所筹建活动更是如火如荼。继河北省出台《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决定推行和规范主要污染物排放权的交易活动后,四川也考虑在未来五年筹备省级碳排放交易计划,广元、重庆、佛山、江西、杭州、厦门……据公开信息初步统计,国内目前已经挂牌成立的环境权益类交易所已有9家,而专业性环境交易所已达19家。

  “现在的确存在各地蜂拥上马碳交易所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连区县都在抢着挂牌。”杨志表示。

  此前也曾有报道,西部某县县政府正在研究建立一家环境交易所,加之一度被广泛聚焦的山东菏泽单县碳交易所,各地抢滩碳交所的触角已延伸至县一级。

  据业内人士透露,近半年中全国目前正在筹划建设碳交所甚至已经多达100多家。

  原因??

  国家“十二五”引爆冲动

  “碳交易”远胜“拉闸限电”

  “首先要肯定地方积极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科学院能源研究所高级助理骆志刚认为,地方政府或许认识到低碳是未来发展趋势,于是争着在当地成立碳交易所,这样既有利于当地企业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也利于地方控制碳交易标准制定权和话语权。骆志刚称,年初出台的“十二五”规划,更是加速引爆了这场需求。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2013年,将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重庆、湖北等6个地区试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到2015年扩展至全国,同时将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规划。

  对此,杨志认为,“十二五”的相关规定还要追溯到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时。当年在大会前夕,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其中“十二五”期间下降17%。

  实现这一承诺,既需行政、法律手段,更需依靠市场化减排手段,尤其在我国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拉闸限电”式行政减排空间日益缩小的情况下,节能减排更多只能依靠建立碳市场等市场化手段。

  另一方面,建立碳交易市场不仅是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承担国际减排责任的需要,也是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各省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转型问题。”杨志分析道,传统企业需要注入低碳、循环、绿色,形成新的增长极,新兴企业一开始就要定位于低碳,从而使整个产业形成既有方向又有包容性的增长。

  然而,方兴未艾的碳交易所存在着艰难的对接问题。骆志刚告诉记者,如何与国内各省市之间对接是碳交易所在全国大行其道后所要应对的关键问题。与此同时,“现在连县镇都在向发改委申请挂牌,但是一个县的经济体量并不大,交易范围也仅限于本县或相邻几县,如果该县没有碳排放水平不同的企业,就很难产生交易。”

  专家??

  勿盲目依赖市场整合

  广东试点碳交所潜力巨大

  在碳交易所国内外对接存疑,市场门槛低导致的资源重复浪费投入等情况下,期盼行政力量介入成各方共识。

  “今时今日,没人敢说市场说了算。与其他一般性市场不同,碳交易市场是一种外部性产品市场,不是自然形成而是人为规定的,碳市场从诞生之初就带着政府创立的鲜明色彩。”杨志特别强调了政府在碳交易市场中的作用,“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都是由政府主导建设,认为行政对此不起作用是很幼稚的。”

  骆志刚同样赞同利用行政整合市场。“碳交易市场目前门槛不高,自由竞争引发群雄并起,估计未来还是会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统筹、整合。”骆志刚认为,按照国际经验,欧盟、英国、美国都致力于建设一个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一个国家或地区一般只有一个交易所。“通过试点铺开,国内最后只会剩一两家碳交易所。”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在其《关于建立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议案》中所提出的,应当限制地方碳交易平台的数量,避免过度竞争。他认为,目前各省市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筹建碳排放交易所是一种资源浪费,既不利于统一标准的执行,省市级交易所也难以形成一定规模的交易量,难以提高交易效率,也不利于碳交易产品的国际对接。“应当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国内统一的碳市场。积极开展行业与地区试点。”

  而作为建立碳交易市场的试点省份之一,“广东潜力巨大。”杨志告诉记者,广东是能源短缺大省,经济上一直先行先试,同时处于亚热带气候,绿色植被多,因此无论从经济还是地理上看,广东都大有可为。

  “广东经济发达,毗邻港澳,对泛珠三角、东南亚的辐射作用大,广东可在碳源、碳汇等方面先行先试,以独特的影响做出示范。”杨志称。

  【他山之石】

  全球交易所已掀并购潮

  就在国内碳交所建设如火如荼、遍地开花之时,欧美等地的碳交所其实已经开始在启动并购潮。

  ●美国

  2007年7月9日,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举行特别股东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价值119亿美元的收购案。

  合并之后,新交易所称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当时预计,美国大约85%的期货交易将在这里发生,同时,这里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一站式期货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交易品种从利率、外汇、股票指数到普通商品,所涉极广。

  ●欧洲

  伦敦证券交易所和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于今年2月9日宣布一项合并计划,合并后的新证交所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上市平台。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称,已与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的母公司TMX集团达成协议,双方计划以全股票交易的方式进行合并。至此,全球三大交易所中已有两家走上了并购之途。

  一周之后,第一家真正全球性的证券交易集团——纽约泛欧交易所和德意志证券交易所也宣布,双方将合并成立一家新的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所运营商。交易双方称,合并之后将能带来至少3亿欧元(4亿美元)的成本节省,市场预计,合并之后的新公司年交易量将超过20万亿美元。

  ●香港

  今年2月,继欧美国际证券交易所再次大举合并后,香港交易所发布公告称不想坚持“单身”。公告强调,根据港交所《战略规划2010-2012》,若情况适合,港交所可能会寻求与科技供应商、业界参与者以及区内及国际同业进行战略性结盟,以加快实现港交所各项增长业务的工作计划。如果寻求联盟,有关的计划需具备极强的战略优势和效益,并必须与港交所专注大中华市场的方向一致。

  (责任编辑:单晓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