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陈淮:城市群战略要有预见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0 01:19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BMW中经智库成员

  中国是个自然资源极其困乏的国家,所有重大战略难题,包括征地、拆迁、房价、交通设施的投入以及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事情,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一条路径可走,一个答案可解,那就是城市化、城镇化。

  进入21世纪后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的城市化战略,能否完成,完成的质量高低,能否让更多的老百姓分享到这个好处,主要取决于三件事:

  第一是农民工进城问题。目前我国有6.66亿农民,按照城市常住人口计算,现有的常住人口中有超过1/4人群属于伪城市人口,他们的学名叫“农民工”,大量农民工早已开始涌进城市,要加快城市化就要把这部分人变成真正的城市人。

  第二是能否克服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种种难题。这个不平衡包括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不平衡,城和乡的不平衡,东西部的不平衡,以及经济发展与资源之间的严重矛盾,这是城市化发展需要面对的第一大考验。

  第三是城市群战略是否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更大的突破。这个和武汉的关系更为密切,今天我们能够拥有在世界上和以前大不一样的话语权,跟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在珠三角,浦东开发区等城市群的带动下,更多城市群建设正异军突起。

  然而,伴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发展,其本身存在的缺陷也逐渐明显。

  中国是一个对城市缺乏了解的民族,在很长的历史过程中,我们缺乏对近现代城市的经验和认识视角。中国“城市”两个字,一个是“城”,一个是“市”,城和市之间存在严重互相排斥,贵族排斥平民,“城”处于绝对排“市”地位。因此,我们并没有完全扭转对城市的农民眼光,以及用封建遗留的眼光来看待城市。

  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工业学大庆,要先生产、后生活,要先治坡,后治窝。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兴起办乡镇企业的高潮,GDP总量一度超过了1/3,人称三分天下有其一,武汉的汉正街也是在那个时候蓬勃发展起来的,但是我们出了一个离土不离乡的政策,痛失了中小城镇发展的历史契机,痛失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契机。

  总结20世纪最后十年和21世纪之后这几年的经验,我们又进一步提出了区域政策要收紧拳头,向城市群发展这样一个新的区域发展战略。目前除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有明确的城市群战略发展外,一线城市群战略还包括京津冀,成渝配套改革实验区等。近期,中部六省也提出了一大批城市群战略,比如鄱阳湖,安徽的皖江城市带,湖南的长株潭,以及河南的中原城市群,当然也包括以武汉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而在诸多的城市群战略中,武汉的城市群战略至关重要,因为它贯穿中国城和乡之间的历史关系,决定着中部、西部和东部协调发展,面临着大中小城镇结构调整等诸多难题。

  但是武汉最大的问题就是旧体制和旧格局留下的包袱非常沉重,包括国有经济、原有的城市留下的老居民和道路基础设施改造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城市经济总量和规模的扩张,必须要注意两条:

  第一,任何新区的开辟至少需要20年的养成期,无论是多么光辉的前景,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

  第二,一开始要有足够的预见性,不能边建边拆。现在在上海东方明珠下面,大家就可以看到,有的楼根本就拆不了,因为当时没有很好的规划,现在的拆迁成本已经太高,这样的教训可以举出很多,因此在预见性上一定要有20~30年以上的规划空间,要给后人足够的发展余地,千万不要急功近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