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十年反恐 山姆盛极而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1 15:44 来源: 东南快报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小布什政府宣布展开“全球反恐战争”,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让美国付出了高昂代价,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轨迹。

  分析人士指出,在10年反恐斗争中,尽管美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事件却有增无减,世界安全形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似乎越反越恐。这与美国一贯奉行的对外政策不无关系,美国或许应当反思其对外政策背后的思维和价值观。

  代价

  两场战争6000人丧命耗资万亿

  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指出,近10年来,世界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美国领导地位的动摇和中国的崛起。阿富汗、伊拉克加上现在的利比亚——美国深陷战争泥潭,消耗了自我的金融经济实力,让自己对全球的领导能力发生了暂时的动摇。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急剧加大了在反恐和情报方面的投入:对内,花费数千亿美元加强安全措施,重组政府安全部门;对外,迅速扩充军事力量,将国防开支从2001年的3040亿美元猛增到2008年的6160亿美元。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虽然美国在反恐领域中取得一定进展,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

  首先是人和钱的代价。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奥汉龙告诉记者:“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战争让其付出了6000多名士兵生命和约两万亿美元的代价。其次,有舆论认为,美国发动的战争破坏了中东地区的战略平衡,此外,美国的反恐战争还激发了更多的恐怖主义。

  从国内发展看,经济上,10年反恐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导致美国财政赤字高达1.284万亿美元,公共债务总额突破14.29万亿美元,失业率至今仍保持在9.1%的高位,经济增长乏力,存在二次探底可能。发展经济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但调整经济结构和刺激增长困难重重。政治上,个人自由空间因反恐需要而受到压缩,主张减少卷入国际事务的内向化声音上升,中下层民众对政府和社会的不满增多。整个社会政治生态的脆弱性增大。

  从对外战略看,“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重大举动,加上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不仅使美国付出较大的硬实力代价,而且国家形象和影响力等软实力也遭到削弱。美国盛极一时的权势地位相对下滑,所发挥的“全球领导作用”受到的制约日益增多,这是过去十年国际战略格局最重要的变化。

  教训

  深陷反恐斗争扩大化不能自拔

  美国在反恐方面的教训也是深刻的。分析人士认为,最大的教训是依赖武力,任意扩大反恐打击对象,致使自己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立即在阿富汗开展军事行动,打击那里的“基地”组织。如今这一目标早已达到,连美军指挥官都承认,目前在阿境内只有数十名“基地”分子。但这场战争逐渐扩大为打击塔利班、帮助阿富汗重建,致使10万多美国大军现在依然深陷其中。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反恐斗争扩大化的最惨痛教训。美前国防部长科恩认为,萨达姆政权和“9·11”袭击事件并无关联,但美国依然不顾国际国内的强烈反对强行对伊开战,致使其付出惨重的人员和经济代价。

  在因迪克看来,遭到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应只针对袭击发起者进行打击,而不是把袭击作为实现其他更大目标的理由。

  科恩认为,进攻伊拉克却没有尽快结束战争,导致了对美国的各种负面评价。他说,首先采取进攻是不明智的;其次美国并没有做好接管这个国家的准备。这显然对美国同别国的关系造成了影响,也对本国内部关系造成了影响。

  此外,还有分析人士说,美国在反恐战中在海外随意抓捕嫌疑人,在审讯中动用酷刑。这无疑对美国所标榜和捍卫的“民主、自由和法治”的价值观带来损害。

  反思

  美国应审视自己的反恐政策

  “9·11”恐怖袭击让美国政府在短时间内改变了对外政策重点。恐怖袭击之前,小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重点关注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大国关系、中东和平进程等。而之后,美政府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反恐策略,重点转向了打击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世界范围的恐怖主义威胁,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

  因迪克指出,从历史来看,美国总是在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后把注意力转向国内,但在认为其国家利益受到影响时就又会将目光转向海外。美国最近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就是一例。

  不过,弗吉尼亚大学的美国历史学家莱弗勒最近在《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称,“9·11”事件之后的美国政策在实质上并未改变美国大战略的长期轨迹,美国对世界第一的追求,对领导世界的欲望,对保持军事绝对优势的担忧,在认为必要时采取单边行动的做法等等,这些美国对外政策的传统核心内容从未改变过。

  莱弗勒指出,美国人在肯定其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应意识到其中存在的“自傲”,在发现他人野蛮行为的同时应承认自己是阿拉伯世界愤怒的源头,应承认美当权者在外部世界寻求解决自身问题的做法是为了回避在国内作出艰难选择。

  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十年后,美国除了应当审视自己的反恐政策,更应对自己对外政策的历史和价值观进行认真反思。综合新华社等

  这个世界好了吗?

  3位精英解读他们眼中的10年变化

  10年后应重视“巧实力”

  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约瑟夫·奈

  “9·11”事件发生后,布什政府以反恐的名义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至今美军未能全身而退。哈佛大学知名教授约瑟夫·奈承认,过去十年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浪费了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但“硬实力”上并未能消除恐怖主义,需要“软硬兼施”才能有成功的反恐战略。

  约瑟夫·奈表示,当布什在国外同时发动两场战争,又在国内减税时,就意味着布什抛弃了克林顿时代积累起来的盈余,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确实是造成美国经济问题的重要原因。这两场战争带给美国人的教训在于:不要陷入任何在亚洲的地面战争,而要专注于在国内恢复经济。

  他在最近出版的新书《强国的未来》中就做了这个建议。国家的实力可以有“软实力”、“硬实力”和“巧实力”的概念,其中“巧实力”概念已被奥巴马政府的外交团队所采纳。

  北约10年角色尴尬

  欧盟智库专家马克·埃克尔

  在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北约启动了共同防御条款,2003年又进入了阿富汗,第一次在欧洲以外展开军事行动。欧盟智库机构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恐怖主义专题研究组资深专家马克·埃克尔表示,在“9·11”过去十年后,北约如今在美国的反恐战争中不仅角色尴尬,而且成效也不敢恭维。

  埃克尔认为,打死本·拉登,对美国来说意味着消除了“9·11”恐怖袭击的元凶,10年以来国家的头号公敌。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反恐战斗的全面胜利。因为这十年间,不仅在伊拉克,北非和阿拉伯半岛等地区都出现了基地组织新的分支力量;而且所谓“本土恐怖分子”,也就是那些在西方国家成长起来,善于利用互联网发动“网络圣战”的新型恐怖分子,在发动袭击上拥有相当的行动自由。从这一点来看,本·拉登的死并没有从根本上削弱基地组织。

  10年后美国重新关注亚洲

  前美国国安会亚太事务资深主任包道格

  不少美国人对美国过去10年陷入反恐战争,而中国在这10年飞速发展表示感慨。对此,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包道格表示,美国需要重新关注亚洲,但这并不是试图遏制其他国家。

  包道格称,因为亚洲对美国而言有其内在的重要性,而美国在亚洲也有上世纪积累起来的广泛利益。美国1997年以后对在亚洲的利益关心太少,奥巴马政府重归亚洲应当被视为再保证和稳定的力量,而不是试图遏制和抵抗其他国家。综合中国日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