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每年中秋节将成为“重建家庭联系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3 09:12 来源: 上海商报

  

  市红十字会24年助近5000个失散家庭亲人团聚重享天伦之乐

  在红十字会网站上下载“寻人表格”,填写被寻人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父名、母名、最后的通讯地址及日期以及其他可查线索,就有可能与因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失散的亲人再次团聚。昨天,当申城万家团圆欢度中秋佳节之际,上海市红十字会决定,从今年起将每年中秋节设为“重建家庭联系日”。

  商报记者 王雅君

  据悉,在过去24年中,经由市红十字会等机构的不懈努力,已有近5000户失散家庭实现亲人团聚,重新恢复了彼此间的联系。

  母女离别50年后重聚

  几年前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在浦东一幢工房内,一对花甲之年的夫妻扑通一声跪在了84岁的老母面前,哽咽着说:“妈,我多么想早日见到您啊!”跪倒在地的台胞朱女士与生母离别已整整50年。

  幼年时,她被送给邻居家为女,后因战乱,又与养父母分离两岸。朱女士曾多次写信寻亲,然杳无音讯。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增多,朱女士寻亲的渴望被重新激起,于是,她又一次通过台湾红十字组织填写了寻人表格。朱女士的材料很快被转至上海市红十字会。经多方查找,证实朱女士的养父母早已作古。线索一下子如断了线的风筝。

  市红十字会决定通过报纸刊登寻人启事。终于有一天,一位60岁开外的女士来到市红十字会,自称是朱女士的胞姐,描述了妹妹幼年与养父母的一些生活情节,令接待人员如获至宝。胞姐给妹妹去信,无奈朱女士几易其址,几封信件均石沉大海。正当上海的姐姐心如乱麻时,不想有一封信被朱女士丈夫的同事发现,几经周折终于到了朱女士的手中。

  网站媒体拓宽寻亲渠道

  每年全球有数以万计的人因为战乱或者灾害而与亲人失去联络,使他们陷入极度痛苦之中,为此,世界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及国际红十字组织形成了一个工作网络,帮助人们重新恢复与亲人的联系。“重建家庭联系”服务包括寻人和转交红十字通信,在我国简称“寻人转信”,是一项长期开展的免费服务。

  “每逢佳节倍思亲。亲情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意味着无与伦比的温暖,都具有非凡的意义。事实上,个人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与亲人保持联系,或者至少知晓他们的境况。还有不少的家庭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帮助。”马强表示,目前市红十字会正设想进一步拓宽寻亲渠道,包括逐步通过市红十字会网站及公众媒体,定期、不定期地发布寻亲启事,以求能帮助更多的人实现阖家团圆的梦想。

  24年助近5000家庭重聚

  据悉,在国际上,重建家庭联系工作每年造福数十万人。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我国的重建家庭联系工作一直与海峡两岸骨肉相聚的愿景联系在一起。在上海,市红十字会于1987年海峡两岸40余载“老死不相往来”的“界河”被打开之时,成立了专门的“查人转信接待处”,在台湾同胞与大陆台属之间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亲情桥梁。

  24年过去了。截至今年8月31日,市红十字会共接待台胞、台属来访23773人次,受理寻人件9623宗,查到4598宗;受理港、澳同胞及海外华人寻人件280宗,查到103宗;处理各类来访信件19321封;传递伊拉克、刚果、缅甸等国及台湾地区红十字通信63封。

  无论缘于战争、动荡,抑或自然灾害……感受着人道主义的关怀,约5000户失散家庭终于重拾人间温暖,重享天伦之乐。

  ◇相关条件:“寻人”服务需申请查询

  需要寻人者可通过中国红十字会网站的“重建家庭联系(寻人)”栏目登录寻人网站进行查询,或者联系当地红十字会填写“急切盼望消息”通信,由中国红十字会转交当地红十字会协助查询。

  申请条件:一是因战乱、动乱、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灾难所造成的家庭分离。二是查询人与被查询人属直系亲属关系,如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姊妹等。查询人与被查询人属非直系亲属,但属于领养、过继、私生子女或是唯一能给予帮助和依靠的人。三是查询人或被寻人须有一方在境外或者台港澳地区居住(自然灾害除外)。四是查询人必须提供本人和被寻人的基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最后联络方式及失散原因。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