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林:民生建设转方式的几点思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3 11:14 来源: 财政部网站湖南省财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胡伟林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转方式是中央根据新形势提出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转方式必须与民生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民生建设作为转方式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民生建设也要克服传统思维模式,改变传统习惯做法,积极转方式,寻突破,创新发展。
一、更加注重民生建设的公平性。公平是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是民生建设的首要责任和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实际上既是六大方面的惠民决定,又是六大领域的社会公平。今后民生建设要更加重视公平体制机制建设,追求公平目标。要加大教育均衡力度,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要积极推进阳光财政,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全面实施项目专家评审制,杜绝暗箱操作行为,保证民生项目实施的公开、公正、公平;要完善资金分配办法,用客观、科学的方法规范财政资金分配行为,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民生财政资金投入客观公正。
二、更加注重民生建设的普惠性。民生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普惠性是民生建设发展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今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民生建设就要让人民尽可能多地分享发展的资源和成果。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大公共财政改革力度,着力构建民生财政,实施有效的公共供给战略,努力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社会公共需求;要完善和落实改善民生的普惠政策,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逐步扩大民生建设的覆盖面,加快发展包括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就业、社保、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实现社会基本保障全覆盖,努力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三、更加注重民生建设的创新性。民生问题点多面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且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迫切需要我们用创新思维来研究解决新形势下的民生问题。必须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正确处理好保增长与保民生的关系,科学谋划民生建设。必须创新民生建设的内容和领域,特别是要研究解决当前群众多样化的利益需求,不断拓展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新路子。必须创新民生建设的方式方法,用统筹兼顾的手段抓民生建设,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用民主法制的手段推动民生建设,一方面要倾听群众诉求,最大限度地汇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要用真抓实干的作风促进民生建设,深入基层、沉到一线,抓具体,出实招,身体力行解决实际问题。
四、更加注重民生建设的协调性。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未来民生建设转方式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一是采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份额等多种措施有效解决民生需要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问题;二是要均衡各民生建设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要统筹协调发展,不能顾此失彼。
五、更加注重民生建设的效益性。民生建设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民生建设各环节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注重民生建设的效益性,是我们的重要责任。民生建设必须慎重决策,防止盲目上项目、重复上项目、严重脱离实际上项目,特别是一些“马拉松”工程、“胡子”工程、“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造成的后果是,不但没有解决民生实际问题,反而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要统筹规划民生建设,科学安排,民生项目的布点、布局要引入民主决策机制,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要严把民生建设资金投向关,将民生项目投资管理关口前移,防止一哄而上,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要积极筹措民生建设资金,带动多方投资,防止项目概预算不足、资金来源不落实,形成“胡子”工程;要健全民生建设监督机制,严防民生建设中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民生建设产生最大效益。
六、更加注重民生建设的公益性。民生问题关乎全体人民的生存与发展,涉及每个人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公益性。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公共财政的宗旨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虽然目前政府无法包揽解决所有的民生问题,但必须承担起逐步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责任。特别对一些纯公益的民生需求,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如,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积极解决弱势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等等,怀着对群众高度负责的责任感,站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高度,不断破解民生难题,实实在在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