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访中央党校教授林喆:民众参与是社会治理创新中最艰巨一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3 23:1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涵

  核心提示:我们一想到社会管理,首先会想到这是党和政府的事情,而没有考虑到让群众也参与进来。中央党校教授林喆日前对记者说。 社会管理创新的口号...

  “我们一想到社会管理,首先会想到这是党和政府的事情,而没有考虑到让群众也参与进来。”中央党校教授林喆日前对记者说。

  “社会管理创新”的口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最早是由全国政法系统提出,2010年各级政法系统一直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

  早在2010年底,林喆就意识到这个创新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让社会和群众也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力量和智慧,而在一年多的推行中,公众参与仍然是其中最难以实现的一个方面。

  “调研中,各地都在实施方法上的创新,以最大程度的使民众融入到决策制定、协商、干部监督等环节中,而这一方面还应有很多探索的余地。”林喆说。

  《21世纪》:单就如何使民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有没有一些制度上的设计?

  林喆:我在过去一年多的不断讲学和研究中,逐步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社会协商对话机制。具体而言,这一社会协商对话机制主要包括九个制度:首长接待日制度、听证制度、发言人制度、对话制度、特别信息公开制度、谈话制度、举报人保护制度、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公开述职制度。

  我首推首长接待日制度。这里的“首长”包括各部门、各组织的一把手,从居委会、村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主任,到县长、专员,到局长、市长、省长、部长、各级党组织的书记们,都应有定期或不定期地与所属部下或群众见面,听听他们对自己工作的建言,消除人们对政府的神秘感。

  其次是听证制度。各级政府在做出关系民生的重大决策之前,必须进行严格听证。目前,听证最大的问题是走过场。

  第三是特别领域的信息公开制度,尤其是关系到公民民主权利实现的领域的信息。以举报权为例,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反腐,不清楚纪委和检察院的分工,我认为,在政府大厅内应像宣传计划生育那样宣传举报信息,让群众清清楚楚知道如何举报反腐。

  第四是,党务政务公开制度。以前讲政务公开比较多,现在我们必须提出党务也要公开,特别是将人员的任用、罢免,以及决策、考核这些党务政务主要环节的运行展现在阳光下,让民众知晓和监督。

  最后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开述职制度。我主张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应每年至少一次分别在所选区域向选民或推荐单位汇报自己是如何履行代表职责的。对于民众不满意者,选民或推荐单位可以向有关组织提出罢免的要求,解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徒有其名滥竽充数的现象。

  《21世纪》:您的这些设计是否有具体的落实呢?

  林喆:我到各地走访时,发现很多地方都在用不同的形式实践着这一套理论,有一些是具体直接执行,比如我们党校内部最近就在实行校长接待日制度,校长定期与学校工作人员见面,听听他们对自己工作的建言。另外一些是我所提到制度的变形。比如湛江的例子。从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到2006年中纪委、中组部发布《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已成为党内监督的一项“硬规定”。在这方面,我认为湛江做出了大胆的创新。2010年,在区县级书记进行述职述廉的过程,在网络上公开了。创新之一表现在,增加了公民的质询环节,网民可以对这些书记们正式发问,而他们必须做出回答,这一来有利于化解民众的不满。第二点创新表现在,述职现场公布评分结果。以往很少当场打分、当场公布结果,留下暗箱操作的空间和猜想。现在实行当场评议、当场打分、当场计票、当场公布测评结果,这大大增加了官民之间的信任。

  《21世纪》:据您观察,您认为这一套群众监督的理念是否有所创新呢?

  林喆:从调研的整体感觉来看,各地都在践行更加广泛的群众监督,并且很大一部分地方政府都十分有创意。比如安徽铜陵,我在走访时发现他们自己创新了一套领导干部廉政红绿灯制度。当地政府首先把所有政府官员挂在网上,每个人都有一盏红绿灯,没有问题的时候显示绿灯,一旦纪检部门开始接到违规举报,灯就变成黄色,一旦查出有任何实质的行为,红灯就会亮起来。当地的官员和我讲他们很关注自己在网络红绿灯状况,很怕当地群众的反映。结果也显示这个网络红绿灯制度非常有效,对减少腐败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