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与东北振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4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李义平

  李义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

  英国一度劳动力变得昂贵,资本和技术相对便宜,逼迫着英国走了一条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道路。而中国则因为劳动力一直便宜,便宜到没有任何人有改变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的冲动。劳动密集型模式可以把规模做大,但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现在有一种倾向,以为转方式就是上高新技术项目。当然,今天上的项目肯定比以前的项目技术含量高,但如果还是不计成本,不进行投入和产出的比较,不讲经济效益,不遵循基本的经济规律,就依然是滥铺摊子的粗放经营。

  近日,由全国工商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民营经济研讨会在长白山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民营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着会议的议题,我主要分析了以下三个问题。一、东北振兴必须发展民营经济据了解,参加本次会议的著名企业家以及在大会上演讲的民营企业家基本上或者说大部分都来自于经济发达地区。这一现象起码给我们如下启示:①在当今中国,哪个地区民营经济发达哪个地区经济就发达,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②当代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实际上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③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在于资源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商业精神,是否有千千万万的企业家。

  以上的启示告诉我们,东北振兴必须发展民营经济。几年前我曾在中共长春市委中心学习组作过一次“东北振兴和发展民营经济”的报告。背景是李长春同志在考察时说,东北振兴不能光等着中央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还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老天爷经济、老祖宗经济、老百姓经济。

  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造就浓郁的商业精神和商业氛围,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至关重要。吉林应当通过内生的和引进的方式发展民营经济。吉林所以要大力引进外来的民营企业,是因为吉林比较而言,商业精神还不够充分。引进外来民营企业就像我国当年引进外资一样,不仅引进商业精神,而且引进经营理念、引进管理。全国工商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全力推进的这次研讨会,既是研讨民营企业如何转型升级的会,也是吉林引进民营企业的会,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研讨会。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民营经济是好事、是机遇,民营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

  1.我们既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

  我们既有的经济发展方式曾经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现在所以要转变,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历经的时间太长了,用了30多年,曾经适用既有发展方式的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变化了的条件下深层次的矛盾暴露无遗,难以为继。既有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是:①过度依赖外需;②产业结构失衡,农业成了经济发展的短边;③处于产业链的低端;④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失衡。面对变化了的条件,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对于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18世纪以前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发展基本上差不多。是什么原因使得后来的经济发展大相径庭呢?是因为英国一度劳动力变得昂贵,资本和技术相对便宜,逼迫着英国走了一条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道路。而中国则因为劳动力一直便宜,便宜到没有任何人有改变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的冲动。劳动密集型模式可以把规模做大,但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韩国借机转变模式,调整结构,取得了显著成效。历史的经验和当前的实际情况都告诉我们转方式、调结构刻不容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转换,如果没有这种转换就没有中国GDP世界第二的地位。然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不能一劳永逸。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民营企业是好事是机遇

  在我看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从主要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发展,转向虽然依然重视外需,但要把内需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长效机制;就国内而言,从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转向主要依靠消费拉动,消费带动投资;从产业链的低端,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向产业链的高端,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产业话语权;从简单地追求经济增长转向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主要依靠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推动,转向主要依靠良好的市场环境拉动。

  基于以上的判断,转方式对民营经济就是一件大好事,因为要转向市场拉动,消费拉动,民营经济本来就是顺应市场经济,顺应消费而起的。如果依然是投资拉动,那么会有利于国有企业。只要转向市场拉动经济发展,转向消费拉动经济发展,那对民营企业就是天大的好事。民营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借机而为。马克思曾经说过,哪个资本家率先进行了创新哪个资本家就可以率先得到超额的利润。我相信,哪个民营企业率先进行了发展方式的转换以及结构的科学调整,同样会获得超额的社会回报。

  3.民营企业是转方式的主体

  民营企业理所当然是当今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原因在于:①民营企业产权明确,有长远打算,而转方式必须有战略眼光和长期打算。②民营企业对市场、对约束条件的变化有着特殊的敏感性。转方式就是对变化了的市场信息和约束条件的反映。每个人由于阅历和所受教育和社会角色的不同,使他对不同领域的信息和变化,有着特殊的敏感。李书福就是从把摔坏的摩托车再装起来想到了造汽车,走到了造汽车。③民营企业家会自觉遵循一系列市场规则,比如投入和产出相比较的规则、经济核算的规则、规避风险的规则等。所有这一切,都是民营企业独有的,并因此使他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之无愧的主体。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重视新兴产业,也要特别重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吉林应当对传统产业的改造给予足够的重视,努力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海洋经济。”

  现在有一种倾向,以为转方式就是上高新技术项目。当然,今天上的项目肯定比以前的项目技术含量高,但如果还是不计成本,不进行投入和产出的比较,不讲经济效益,不遵循基本的经济规律,就依然是滥铺摊子的粗放经营。今年6月2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我的《从更深层次上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长文,对这个问题作了专门的分析,认为转方式主要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发展路径的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重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传统产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依然并且永远都占着十分重要的份额,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是吉林的优势所在。德国、日本、意大利基本上都是传统产业,但对传统产业进行了改造,有现代元素,处于产业链的高端,拥有产业话语权和丰厚的回报。

  吉林在传统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一定要借机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①吉林的农业具有比较优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不可替代。全世界人都知道吉林粮食品质好。现在CPI高企,CPI高企不仅是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农产品的供给成了问题,成了经济发展的短边。如果不加强农产品的供给,即使收紧银根也难以遏制CPI高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不买房、不旅游,依然会追逐成了短边的农产品。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讲的穷人产品效应。吉林完全可以借这个机遇,把农产品做大做强,延长产业链,作出让全国人民放心的品牌。

  ②吉林的汽车以及其他的装备制造业有基础、有优势。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涉及到谁来装备中国的问题,吉林有这方面的基础,应当大力改造、大力提升。

  ③吉林自然资源丰富,长白山享誉天下,发展现代旅游和生物医药,其条件同样得天独厚。吉林的电影、出版业都很有基础和声誉。下一步是该怎样融入现代元素,用现代方式发展的问题。

  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造传统产业,吉林应大力推进对内对外的开放。这次会议就是对内开放的典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造传统产业需要开放创新、需要技术、需要学习,只要广大企业家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英雄主义结合起来,就一定会取得无愧于时代的伟大进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