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潘洋村的“潜伏”传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05:40 来源: 东南快报线索提供:林先生报料奖励:200元
东南快报新闻热线:0591-87806110
□本报记者 刘晓霞/文 林良划/图
在日本侵略者扫荡、物资最为匮乏的岁月里,又遇上国民党官兵的封剿,福州的共产党人在夹缝中求生存。
1942年福州闽侯一带出现了20多位闽中游击队员的身影,荆溪镇潘洋村成为他们的避难所。在这儿生活的三年里,村民帮助他们躲过了搜查,并在此建立根据地,发展红色力量。
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当年的亲历者已成耄耋老人,村里年过6旬的老者都能说上一段关于地下党员“潜伏”的传奇。昨日,在几位村民的带领下,我们重新探访了这个有着传奇色彩的村庄,寻找战争岁月的印记。
半夜狗叫 救了地下党员的命
潘洋村是一个自然村,进入厚屿村后沿着满是碎石的小路,车子艰难前行。约40分钟后,终于到达了村子的旧址。因为至今没能通上电,当年20多户人家,大多已经搬下山定居,只剩下3户依然住着。
这里四面环山,茅草处处。1942年的某一天,当几位地下党员摸索进山后,敲开了江作清的家,想借宿。
今年49岁的江仁灿是江作清的次子,追忆起父亲生前所说,依旧激动。他说,当时附近的厚屿村有一位叫做陈应东的共产党员,是闽中游击队的,就是他带着几个人上了山。江作清开门后,他们直截了当称自己是共产党员。
一是有熟悉的村里人带领,二是出于对革命的好感,江作清很快就决定收留他们。此后,越来越多的地下党员上门,前后共有20多个,一住就是2年。
江仁灿说,当年不时有国民党官兵上山搜查。有一次他们刚刚做好午饭准备吃饭时听到动静,立即跑到后山上藏起来。等国民党官兵进门时人是找不到了,却把整锅饭都端走了。
几天后的深夜,江家养的看门狗狂吠不止。江家人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住在2楼的地下党员已冲向后门,消失在夜色中。随后,一群拿着枪的国民党官兵踹开大门走进来,二话不说直冲楼上。
“现在想来,很可能是那锅米饭引起国民党官兵怀疑。”江仁灿说,自从那以后,这些地下党员就再没住过他们家,但遇到他们家人都会表示感谢,说是那几声狗叫救了他们的命。
米袋里藏四把真枪 躲过搜查
自打离开江作清的家后,这批地下党员继续往山里走,又敲开了另一户江姓村民的家。60多年后,我们有幸在这户江家后人江仁伙的带领下,在深山里找到了老屋子。老屋子有两层高,外墙用泥夯筑,经过风吹日晒已有些倾斜,里头用木板隔成大堂等。江仁伙指着二楼说,“当年他们就住在这儿。”
不过,因为经历了半夜惊魂后,他们觉得住在村里也不安全,故未在江家住太久。他们选择了海拔约500米、长满青竹的、当地人称作“开圭角”的山头,在村民的帮助下,盖了一栋2层高的屋子,住了下来。
带我们上山寻找竹屋遗址的是村民江仁欢,他指着山涧里一口小泉眼说,听说在这批地下党员中有后来曾任上海市委书记的王一平,他曾回忆在这里有一口井,“其实就是说这山泉水。”
喝水的问题解决了,可荒山里,吃饭怎么办?江仁欢说,粮食等物资都靠村民从厚屿村挑上山,他的父亲当年就帮忙挑过。当时进村必须经过一座寺庙,国民党官兵就把守在寺庙里。有一天,当年只有20多岁的江仁欢父亲,挑着一袋用编织袋装的大米从哨岗前走过。等到了竹屋里,地下党员接过米袋,划开一刀把米倒出,随即露出了四把真枪。这一幕,今年已经80多岁的江仁欢父亲依旧记得。“当时要是被查到,我就没命活到今天了。”
受影响深 不少人成为共产党员
村民回忆,当时地下党员白天每个人都捧着一本巴掌大的册子,很认真地在念,估摸着是宣传红色思想的书。
而村里人自打知道山上住着地下党员后,每每上山也会聊上几句,还有人因此成为共产党员。江仁灿的叔叔江作福就是其中一员,当年他才20岁左右。关于叔叔的故事,江仁灿大多是听父亲说的。
他的叔叔当年读过书、识得字,思想比较开通。地下党员又在他家住了2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他们搬上山后,叔叔还是经常跑去找他们,跟着读书 。其中,后来任中共福州市委常委的林白,对他影响最大。
江仁灿说,地下党员撤离时,叔叔也跟着一起去了,从此再无音讯。“1951年五月初一,我至今忘不了。”他说,那一天家里突然来了几个人,问是不是江作福的亲人。他的父亲点头说是,对方就拿出一张写着“革命烈属”的证件,递给他们,说江作福牺牲在1949年解放罗源的战场上,后来林白亲自给他开了追悼会,可惜一直没能联系上家人。
江仁灿永远都忘不了那天父亲失声痛哭的样子,他说,爷爷很早就去世了,只留下父亲和叔叔两个人。叔叔一走就是几年,由于局势不稳,家人也没办法去找。直到他父亲去世,也只知道叔叔被埋在一处烈士陵园里,无缘前去扫墓。“叔叔是跟着红军走的。”如今提起往事,江仁清除了遗憾,还带着几分自豪。
为保密 “龙山”化作“榕山”
地下党员是什么时候离开的?村里流传着一个说法,参加过“榕山会议”后就走了。江仁灿说,当时这批地下党员全都参加过会议,连他的父亲也参加了。会议的地址在村子隔壁,叫做桃田村。
闽侯党史办研究员李先生说,闽侯历史上确实有过这个会议,不过是叫“龙山会议”。近些年研究发现,会议旧址位于闽侯县荆溪镇桃田村的龙山上。
江仁灿说,“榕山”很可能是为了迷惑敌人故意使用的假名。当年与会的父亲拿到的通知上,确实写着“榕山”二字。因为桃田村位于龙山和横头山之间,所以组织者就将地名化为“榕山”,掩盖真相。据说,真正的会议地点是在一户村民的院子里,他们在地上挖了个坑,放进发电机,有专人负责摇动,其余与会者则躲在屋里开会。
村里还流传一个说法,会议召开前几天,不知道是走漏风声,还是被国民党截获情报,曾有几个官兵上山询问“榕山”在哪?村民纷纷摇头表示不知,官兵连问几家无果,只好走了。后来会议举行过程中,未遭遇突击检查等意外。“当年这批地下党员很聪明,做足了保密功课。”
村民们都说,1944年,这批地下党员离开了村子,再也没有回来过。时光荏苒,60多年后这些故事还在流传,只是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
(感谢江作焕先生、江作煌先生、江仁灿先生对本文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