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保代百万“薪情”步入熊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7 09:3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卢远香

  曾经被券商视为香饽饽的投行部门,如今却在经历着一轮降薪风潮。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继国信证券的投行部门大举降薪之后,平安证券也加入这一队伍。近日业内又传出中信证券投行部降薪20%~30%的消息。“中信的人力资源部门已经拟定好降薪方案,只是还没开始实施。”一位接近中信证券的投行高层如是透露。

  业内人士预期,投行已经步入集体降薪时代。其背后,是股市节节下跌导致的投行业务缩水。

  旋涡中的投行

   

  对于动辄身价上百万的保代来说,2011年或是其命运的转折点。

  林峰(化名)是国内某证券投行部十年的老员工,近日他却选择了离职。而导火索就是该部门推出的降薪举措。

  “集团要降低保代的薪酬标准,签字费和津贴各降50%。这导致整个保代团队出现大地震。”林峰告诉记者。

  据林峰介绍,目前保代的收入分为固定工资、津贴、签字费、项目提成和年终奖这几个部分。其中,津贴一般为每月10万元。

  除了固定收入外,保代收入主要来自项目的签字费和提成。以林峰所在的券商为例,其中,IPO项目签字费是80万元,再融资项目是60万元。

  在这样的薪酬体系下,2010年林峰所在券商的保代收入在500万-1000万之间。如今,大举的降薪意味着保代收入的迅速缩水,也导致了投行部门人员出现集体出走。

  记者获悉,同样处于深圳的市场化券商——国信证券,早在半年前已经对保代的薪资结构做出调整。

  “半年前,国信已经把保代的基本工资由150万元降至70万元,项目签字费则提高至70-80万元。”一位投行业内高层陈海(化名)透露,在薪资结构调整方面,国信证券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他们这次改革,降低了保代的固定收入,但对项目签字费进行了相应比例的提升。

  据记者了解,在去年以前,国信证券保代原有的收入结构跟国内券商类似,都是高底薪模式,保代的固定收入(工资加津贴)为150万元,再加签字费30-40万元不等。但随后公司发现,保代干活的积极性并不高,很多保代宁愿少干活就拿150万左右的固定薪水,也不愿意多出去跑项目挣可能高达300-500万元的收入。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信证券投行部高层对薪资结构重新做了调整,降低固定收入,提高项目的签字费用。如此一来,有具体参与项目承揽、承做的保荐代表人总收入不会减少,但不积极参与项目的保代,总体收入则会被降低。

  “薪资结构调整的目的就是鼓励保代多干活,多到一线去抢项目。让项目多、多干活的保代多拿钱,没项目的保代就少拿钱。”陈海透露,国信证券对投行薪资结构进行调整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也是降低公司高昂的成本。

  陈海举例说,目前公司养一个保代的平均成本高达300万元,其中固定收入为150万元左右。假设一家券商养着10位保代,在没有项目发行、公司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券商也要承担1500万元的成本。但像国信那样进行薪资结构改革后,假设保代没有项目,公司的固定开支将可以下降至700万元。

  陈海向记者透露,国信证券通过对薪资结构的调整,相当于降低了保代的工资,投行部门的运营成本已经大幅降低。“国信证券高层表示公司已经先于行业做出调整,未来一两年内不会再降薪。”

  不仅是国信,中信证券也传出近期投行将要降薪20%-30%的消息。“中信的人事部门已经拟定好降薪方案,处于摸底征求意见阶段,只是还没开始实施。”一位接近中信证券的投行高层透露,北方多家大型券商都在酝酿通过薪资结构的方式来降低保代的收入。

  集体降薪的苦衷

  “国内投行即将进入降薪时代”,国信证券投资银行业务部总经理周可君如此评价。

  投行降薪的背后,反映了券商对于股市的悲观预期。

  “投行是一个收入与业务直接挂钩的部门。资本市场已经进入寒冬,这使得投行业务也进入熊市。”广州某券商投行部总经理李骏(化名)介绍,2011年年初至9月,表面上看,新股发行节奏暂时没有放缓的迹象,但背后的真实原因是前期审批积压了五六十家的项目。“事实上早在年中开始,新股审批的节奏已经放缓,这意味着投行承销的项目数量下降,收入减少。”

  不仅是新股放缓的节奏会影响投行收入,当前低迷的市场更是影响发行价格,进一步造成投行收入锐减。

  “2010年以前,新股发行都是高市盈率发行,大多数上市公司甚至超额募资。投行作为承销商,也有一笔超额收益。” 李骏告诉记者,然而2011年以来,IPO超额募集的现象已经很少出现,承销收入骤然减少。

  李骏称,遭遇寒冬的不仅是IPO项目,再融资项目也由于增发价和二级市场价格倒挂而频频流产,这些都直接造成投行收入下降。

  资本市场的低迷,让券商开始寻求成本压缩之道,甚至不惜降低保代的收入。

  其中,保代资格不再稀缺就是公司降薪的一大理由。“过去的保代是稀缺资源,是公司的资格和牌照。各家券商都在争抢,这使得很多保代不干活,只在项目上签字就能拿三四百万元的收入。但对券商而言,却背负着巨大的成本压力。”某小型券商投资业务部董事注意到,自从保代的供给增加后,各大券商都在计划调整保代收入,只是调整方式有所不同而已,有些选择了降低固定收入,有些则选择降低提成比例。

  据记者采访了解,业内普遍反映保代的平均收入水平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但年收入仍能维持在100万-200万元之间。其中,大券商保底收入低,但项目提成和奖金可观;而多数中小券商还是“双高”状态,即保底收入和签字费都较高。

  不过,陈海预期,保代的高薪难以维持,未来中小型券商也会对投行的薪资结构进行调整。“随着保荐代表人队伍扩大,保荐代表人整体薪酬肯定会逐步降低,回归到市场的正常水平。”

  保代年薪之谜

  投行的保荐代表人,俗称保代。他们低调、忙碌,掌握着资本的定价权,往往身家千万。尽管投行的体系各不相同,但大体结构一致。基本薪酬结构为:基本工资+保代津贴+签字费+项目提成+年终奖等。

  某家媒体曾经对保代的年薪做过如下估算:综合计算,一个保代一年的估算收入=150万元基本工资+签字项目个数×40万元+当年参与项目的总承销保荐收入总和×(1-25%)×50%×15%。

  根据上述模型,在国内1864位保代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100位IPO最活跃保代,对其2010年的薪酬做出估算。则这100位精英保代2010年平均年薪为608万元,其中共有41位保代年薪超过500万元,最低也有258万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