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社科院专家:中国应有条件地投资欧洲债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7 13:3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由于意大利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陷入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欧洲央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南欧国家的联合救助效果与能力已经受到了投资者的质疑。鉴于美国和日本的债务问题与欧洲同病相怜,国际社会开始把救助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及其他金砖国家。对中国而言,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支持欧洲走出债务危机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况且,欧洲还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意大利是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与其他大国债券相比,其现行的债券价格和收益率都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投资欧洲债券存在着系统风险。其一,南欧国家目前的债务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的自然延续,不是短期的流动性危机。陷入危机的南欧国家多年来和美国的负债消费模式有很强的相似性。如果说美国的负债消费是依靠全世界顺差国支撑的,那么南欧国家的负债消费则是依靠法德等“北方国家”支撑的。

  其二,和美国不同的是,南欧国家不能依靠增发货币、通货膨胀与汇率贬值的方式转嫁债务,因为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已经交付给欧洲中央银行。在这种意义上,主权债务危机不是单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欧元区的问题。解决目前的债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欧元区国家的政治意愿。过去两年间,欧洲债务危机此起彼伏和这种政治意愿有很大的关联性。尽管欧元区成员组建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但围绕扩大基金规模,发行欧洲债券,债务重组,债务国退出欧元区等问题,欧元区成员国无法达成共识,当然也就无法稳定投资者的信心,并使投资者建立起稳定的预期。

  其三,债务国紧缩财政的承诺能否得到有效实施还是一个未知数。与“北方国家”民众反对救助方案的政治压力相比,南欧国家反对财政紧缩的内部政治压力更大。如果财政紧缩的努力只是降低债务国民众的福利水平,不能带来经济的增长,投资者就有理由怀疑政策的可持续性。

  其四,欧元的汇率风险。南欧国家的债券都是以欧元来计价的,欧元的汇率自然就会成为一个风险源。按理说欧元的汇率风险应该小于其他货币,如美元,因为欧元区成员国没有动力一致决定推行货币贬值和转嫁债务政策。但如果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到大国,或债务重组危及到欧洲银行体系,或欧元区解体,那么欧元汇率的风险就无法避免了。

  面对欧洲债务的潜在系统性风险,中国即便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也必须以投资的安全性为前提。为此,首先要与其他债权人、投资者合作,如欧洲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余金砖国家等。债权人和投资者只有合作救助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中国不应该成为救助方案的纯粹埋单者,而应该与其他投资者一起参与制定救助的实施方案。其次,投资欧洲债券要获得欧元区某种形式的“担保”。欧元区的管理机构和成员国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有义务为外来救助者提供某种形式的“担保”。最后,债务国需要履行其内部改革的承诺。欧洲债务危机是南欧国家多年来实施负债消费政策的后果,外部救助只有与内部改革相结合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总之,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与救助的成功是互为因果的。

  (李向阳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晗)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