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入联:搅动全局的黑天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9 01:3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陈晓晨
9月下旬的国际舞台,似乎注定只有一个“主角”。不断高企的美国失业率、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利比亚的残局、叙利亚的乱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爆炸……这些“大腕”都要给它让位。这位“主角”就是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其实是国际舞台上的“老演员”了。只是,它似乎更多扮演“老龙套”,演的是大国意志的套路,或如一些巴勒斯坦人形容的那样,是“被牵着鼻子走的人”。现在,巴勒斯坦人不再甘于当龙套,而是试图主宰自己的命运。巧借当前中东政治变局东风,巴勒斯坦人第一次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主角”的位置上。
本月15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宣布,将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下称“入联”)。在目前的国际局势下,巴勒斯坦“入联”有可能成为搅动巴以、中东乃至世界政治局势的“黑天鹅”事件。
说巴勒斯坦“入联”是“黑天鹅”,是因为此前人们都没有预料到它的重要性。巴勒斯坦“入联”本身并非一件新鲜事。长久以来,巴勒斯坦就寻求在本属于自己的领土上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并成为联合国的一员。然而,年年讲、月月谈,这一口号从未真正落实,渐渐没有人把它当回事,以至于当巴勒斯坦今年3月再次宣布将寻求“入联”时,没有人预料到,曾经的空话会变为现实。
巴勒斯坦“入联”符合联合国的决议精神,也获得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这一“黑天鹅”事件也可能带来多重后果,给本已如火如荼的中东形势浇上热油。对此风险,我们应予以充分估计。
“入联”态度坚决
巴勒斯坦地区位于亚洲西端、地中海东岸,聚集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那里曾经多次建立犹太国家或犹太自治地区,很多犹太人在那里生活,但终因外族入侵而流散世界各地。
后来,阿拉伯人到这一地区定居。上千年来,虽然遭受了十字军东征、奥斯曼帝国征服和大英帝国殖民等各种灾难,但阿拉伯人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
进入20世纪,在英国的殖民政策下,犹太复国主义者进入巴勒斯坦定居,与当地阿拉伯居民发生冲突。“二战”后,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殖民,并通过联合国“巴以分治决议”将这一地区分为“以色列国”和“阿拉伯国”,造成了巴以冲突问题。时至今日,以色列已建国63年,而巴勒斯坦阿拉伯国迟迟不能建立,其领土远小于分治决议的许诺,而且大部分仍被以色列占领,其间散布着数百个犹太人定居点。
建国是几代巴勒斯坦人的梦想。然而,长期以来,无论是借助外力还是自力更生,无论是武装暴动还是和平谈判,这个梦想都似乎遥不可及。1988年,巴勒斯坦单方面宣布建国,至今得到约120个国家承认,但是却没有属于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也一直不能加入联合国,仅仅作为“非会员政治实体”参加联合国会议,没有投票权,不能加入国际组织。换言之,不能真正获得国际承认。
此次,巴勒斯坦人终于改变只说不做的形象,试图通过“入联”实现建国,并扭转长期以来在巴以关系中极端被动的局面。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16日的讲话表明,此次“入联”是动真格的了。
巴勒斯坦方面当然明白,“入联”不会自动实现建国,更不能由此赶走被占领土上的以色列军队;但是,此举将使得联合国默认巴勒斯坦为一个“国家”。
缘起中东政治变局
此次巴勒斯坦“入联”态度之所以如此坚决,是借了当前中东政治大变局的东风。
事实上,巴勒斯坦“入联”可以视作当前中东政治变局中的重要一环。
按照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的观点,这是一次阿拉伯民众觉醒、寻求民族复兴的尝试。巴勒斯坦是阿拉伯民族的伤痛,也是阿拉伯民族主义兴起必然要涉及的问题。今年以来,在阿拉伯世界政治变局的大背景下,多次出现了以巴勒斯坦民众为主力的抗议示威活动,目标直指以色列的占领。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则借势而为。以前,巴政界长期采取的是“上层路线”,通过与美国搞好关系,推动巴以和平谈判,实现建国。然而,以色列立场强硬、难以让步,美国挺以色列、拉偏架,巴勒斯坦内部矛盾重重,上层路线充满荆棘。在巴以谈判中,以方优势占尽,无论是军力、财政、人力还是信息;而巴方要钱没钱,要枪没枪,手中几乎无牌可打。此路不通。
现在,巴方改变了策略,转而内借民众力量,外求国际承认,通过“入联”获得筹码。无论“入联”结果如何,巴方将部分赢得主动权。
而相应的,本已脆弱的以色列安全环境将遭受更大挑战,并有可能触发中东其他不稳定因素。正如沙特《中东报》本月12日的评论所言,“令以色列感到害怕的政治海啸不是正在远去,而是进一步到来,‘阿拉伯之春’的外溢效应正在冲击着以色列。”
以色列安全环境空前恶化
面对巴勒斯坦“入联”,以色列“很生气”。以外长利伯曼说:“后果很严重。”近几日,以色列向多个巴勒斯坦城市增派军力,并在边境地区调集重兵。
与此同时,环顾四周,以色列目前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形势,安全环境空前恶化。
以色列的南线是埃及。埃及是第一个与以色列签订和平协议的阿拉伯国家。在穆巴拉克当权期间,埃及与以色列维持了30年的和平。在巴以和谈中,虽然身为阿拉伯国家,但埃及却与美国协调政策,而美国则在明面和暗中都支持以色列。
穆巴拉克“倒台”后,以色列失去了一个重要盟友。开罗街头上的示威口号,从反对穆巴拉克变成反对以色列占领阿拉伯土地。特别是本月9日,开罗爆发反以示威,数千示威者冲进以色列使馆,造成至少2人死亡。虽然执政的埃及军方声称,要遵守与以色列的和平协议,但未来变数很大。稳定了30多年的以色列南线,现在变得不安全了。
土耳其本是以色列的北方盟友。如果说埃及与以色列的合作还有些遮掩,那么土以盟友关系则得到过土方的公开确认。土以之间有诸多军事与安全领域的合作协议。然而,2008年末的加沙战争成为土以关系的拐点。去年5月更是发生了赴加沙的土耳其救援船被以色列军队袭击、导致9人死亡的案件。由于以色列拒绝道歉,土耳其事实上驱逐了以色列大使,土以关系降至冰点。
更深层的因素是,土耳其随着自身实力增强,当“中东老大”的意图日渐明显。本月12日,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明确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入联”“不是选项,而是责任”。埃尔多安甚至表示要造访加沙。这是土耳其意图成为中东地区大国的表现。
叙利亚是以色列东北方向的邻国,并与以色列的北邻黎巴嫩存在特殊关系。历史上,叙利亚与以色列发生过多次战争。巴沙尔执政下,叙以关系比较缓和。不过,随着叙利亚国内局势有不断恶化的趋势,巴沙尔的执政地位岌岌可危。而主张对以强硬的穆斯林兄弟会是叙反对派中的重要力量。这又是以色列不愿看到的。
以色列的东邻约旦长期以来以温和著称。然而,目前约旦的反以情绪正在上升。以政治变革为己任的约旦反对派,此刻正在通过“脸谱”等社交网站号召民众上街,抗议以色列,支持巴勒斯坦建国。此前,约旦王室对国内局势有较强的控制力。不过,目前这种控制力已经受到削弱。民众得以较为自由地表达反以诉求。王室当然也乐于将矛头指向以色列而非自身。正如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说的,以色列正在成为“阿拉伯之春”的输家。
伊朗在中东地区至关重要。伊朗与以色列互相视对方为眼中钉,意欲消灭而后快。在伊拉克战争以及今年的中东政治变局中,伊朗趁势扩大了势力。而且,伊朗仍然对核武器孜孜以求——这是以色列绝对不能容忍的。
最后,长期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现在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一方面,支持以色列是美国一贯的中东政策,因此美国表示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入联”,宣称“入联”不能解决建国问题;另一方面,美国好不容易在中东政治变局中与阿拉伯政治新势力建立了某种联系;现在,如果美国否决巴勒斯坦“入联”,特别是如果在安理会否决巴勒斯坦成为正式会员国的申请,美国改善与阿拉伯世界关系的努力将前功尽弃。因此,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也成为问号。
环顾四周,朋友没有,敌人成堆。而且,当前的中东政治变局正在把昔日的盟友一个个变成敌人,使原本的敌人实力更强,而最大的支持者也许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为自己撑腰。这是以色列安全环境的真实写照。
中东冲突风险加大
以色列空前孤立。这一方面限制了以色列遏制巴建国的能力,一方面也可能刺激以色列作出激烈反应,从而给中东局势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以色列面临外交困局的深层原因是,阿拉伯和犹太两大民族的历史恩怨、美国的中东政策、以色列长期以来的强硬立场以及阿拉伯世界的羸弱等。随着中东政治变局的深化,天平正在向不利于以色列的一方倾斜。
以往,以色列可以与阿拉伯邻国的上层搞好关系,通过阿拉伯上层之手压制下层民众的反以舆论,从而维持和平。现在,这种刹车机制失灵了。阿拉伯民众的反以诉求有了更多的表达,对阿拉伯各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更大影响力。变革过渡期间,也是局面最难控制的时期。
当前,以色列面临着至少5个方向的威胁:土耳其、埃及、叙利亚、伊朗和巴勒斯坦。其中,土耳其的亲宗教执政党在民众情绪的支持下,有可能再采取类似救援船事件甚至比之还过激的举动,引发局势混乱;后穆巴拉克时代的埃及军方如何制定对以政策,能否控制住国内的反以情绪,如何处理与哈马斯控制下的加沙的关系,都考验着埃以关系;而叙利亚巴沙尔在政权不稳时,也有可能采取转移矛盾视线的做法,将战火从国内引向对以色列。
最有可能与以色列发生冲突的还是巴勒斯坦,而后果最严重的是伊朗。当加沙战争后,笔者探访巴以,感受最多的是巴勒斯坦人的绝望。现在,这群人重新燃起了希望,这种反弹有可能极具冲击力。巴以之间本来就少有太平之日。巴勒斯坦“入联”无论结果如何,势必引发大规模示威,后果尚不能预料。
而伊朗作为一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时刻寻求对自己有利的改变。伊朗与以色列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仍然不大;但一旦发生,破坏力将是灾难性的,不仅是对中东,而且是对整个国际局势。
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以色列。犹太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着似乎是天生的不安全感,习惯于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以色列凭借强大的军事优势,尚有能力仅仅预防而不做主动攻击。不过,如果以色列感觉受到威胁,也从来不惜发动战争。
当前,美国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对中东局势有主导能力,各方之间的沟通机制仍然畅通——也就是说,“刹车”还灵。因此,中东地区局势虽然会紧张化,但失控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这仍然取决于以色列能否“刹住”自身惯有的先发制人冲动,能否在接下来的中东反以大潮中保持克制。(作者系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