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河北涿州市:南荒村里探肉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9 09:0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猪肉价格持续走高,成为推高CPI指数的重要因素。连日来,记者在河北涿州市义和庄乡南荒村,从养殖农户养猪生产流程,到猪肉进入消费市场,进行了一番全程探访。

  猪价上涨不是饲料和人工成本推高

  9月15日上午,晴。

  南荒村地处永定河故道的南部,因土地多为沙荒地得名,而南荒过去也是贫穷的代名词。

  “而今咱们南荒可不穷了,我们通过建立生猪养殖协会,全村141户会员今年家家能出栏几十、上百头猪。这里的农民发了家,南荒也在涿州和北京的经纪人中出了名。今年的生猪售价又特好,全村挣上5万元算小户,挣上10万元算中户,挣上20万元以上才能算大户。”坐在养猪协会会长孙波的院落中,记者听他侃侃而谈。

  “今年生猪价格高了好几成,是不是饲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因素造成的?”

  听了记者的问题,孙波一个劲地摇头,他向记者介绍说:“确实有饲料和人工成本上涨的因素,但对猪价走高并不能产生太大影响。我们村里有100多户农民养猪,所用饲料基本上都由我们协会统一进货,今年虽然玉米价格每斤比去年涨了一毛,但豆粕价格则比去年降了一些,两下一抵消,饲料价格比去年没有太大的涨幅。比如我们村,通过协会与饲料厂进行协议直供,每斤全营养饲料的价格不过1.3元到1.4元,与去年基本持平,一味说饲料价格上涨推高猪价是站不住脚的。”

  老孙接着说:“从另一方面说,现在养猪可不比从前,要打猪草,煮猪食,一个人养不了三五头,现在规模养猪场采用的都是全营养配方饲料,除了给料给水外,劳动强度并不大,一个人养一二百头没问题,一般家庭养猪场基本不雇人,即使雇人也不会太多,以我养猪的经验看,猪价上涨绝不是饲料和人工成本上涨推高的。”

  猪价上涨让农民究竟能得多少实惠

  9月16日上午,阴。

  “孙会长在家吗?我们送防病疫苗来了。”

  听到这样的招呼声,老孙把几个人迎进了猪舍前的休息室。一番寒暄后,记者得知他们是市农牧局的干部到基层送服务来了,其中一位就是畜牧科科长周玉龙。孙波对记者介绍说,周玉龙是本地人,自己在市里当干部,家里人都在农村搞养殖,是一个既有技术也有实践的专业干部。见到这样的行家,记者向他请教:以今年这种年景,农民究竟能够得到多少实惠?而孙会长和周科长也就你一言我一语地给记者算起了农民收入账。

  “涿州是河北重点养殖区,农民家家都有养猪的习惯,常年生猪出栏在40万头以上,除了本地消耗12万头左右外,其他全部直供京津。这几年,生猪市场的价格不是很稳定,但涿州生猪产量没有太大的变化。就是这种坚持,今年农民收益非常好。请孙会长把他的收入账算给大家听一听。”周玉龙说。

  “今年是我从事养殖以来遇见最好的年景,我养了25头基础母猪,每头母猪每年下崽两窝,平均16头,分摊在每头小猪头上的成本是125元,养到50斤后,成本为375元,然后进入了成猪饲养期,使用饲料成本810元后,生猪就达到250斤的出栏标准,这时每头猪的出售价格能够达到2425元,用2425元减去810元饲料成本,再减去375元崽猪成本,净剩毛利1240元。”孙波给我们算出了这样一笔账。

  周科长接过话茬说:“孙会长实行的是规模经营,成本管控非常精细,利润高,有代表性但没有普遍性。

  我们对农民养猪有这样一个简单公式,就是3斤饲料出1斤猪肉,目前市场大宗饲料零售价格在1.5元左右,出1斤猪肉,饲料款就在4.5元到5元之间,再加上每头猪的疫情防治等开支,每斤生猪的成本投入大约在5元左右。因此,今年农民每产1斤生猪的收益应该在4元多一点。”

  四年一个周期的涨跌之间有规律可循

  9月16日下午,阴。

  “一年挣,一年赔,还有两年能保本,整整四年一轮回。”站在南荒村养殖户孙同家的猪舍旁,他谈起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孙同对记者说:“现在国家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给了农民许多支持,比如畜禽养殖的疫病防治这样让农民非常头疼的问题,现今通过政府部门免费防疫,解除了咱们的后顾之忧。但还有个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就是市场需求和市场信息没得到有效对接。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猪多价跌、猪少价涨的轮回。回顾过去的经验,我们看到2003年、2007年和2011年都是肉价大涨的年份。比如2007年,我们的生猪价格从5元多一下涨到8.8元高位,农民看到好处后很快都上养猪场,一年多后肉价开始走跌了,2009年下降到最低位时每斤生猪售价仅仅4.1元,根本就是赔钱卖。去年价钱也不高,每斤售价5.7元,农民养猪开始从大赚到小赚甚至赔本,这又使得生猪数量剧减,以致出现供求关系的失衡,这才有了今年的生猪价格的大涨。”

  孙同说:“南荒村农民能够挣到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不跟风,或者说是‘反弹琵琶’。猪肉价格好时不惜售,猪肉价格差时也不盲目减产。因为保持一定养殖规模一般都能减少投资成本,这样就不会使猪场产量大起大落,这样一来,能够实现供大于求时多赚,供小于求时少赚。我们今天则更进一步,做到审时度势预测市场规律,在低位运行中抢抓涨价机遇。”

  中间环节没有成为猪肉涨价推手

  9月17日凌晨,雨。

  猪肉价格一路走高,屠宰及销售环节是不是也在乘风搭船,沿南荒村生猪销售线路,记者进行了后续的追踪。

  南荒村养殖户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生猪部分被市里屠宰厂收购,部分直接销往北京。经过一番打听,记者得知市里屠宰厂的流程是凌晨4点进行生猪宰杀,5点开始猪肉批发,6点左右鲜肉进入消费市场。于是记者在凌晨3点就冒雨赶到地处市郊的生猪定点屠宰单位涿州全兴生猪屠宰厂。刚一下车,记者就看到工作人员已经着装上岗。在现场值班的检疫员徐庆是该市动疫检验站站长,他说,生猪进场先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疫,防止出现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有害物质在生猪体内出现,经检验后还要静养12小时,以便观察生猪形态,保证生猪质量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就在记者与其攀谈中,屠宰厂突然热闹起来了,原来是猪肉零售商贩上门批发猪肉了。屠宰场负责人汪宗星告诉记者,“我们这里属于县级屠宰场,平均每天宰杀规模为200头,目前屠宰厂生猪进厂价格为9.8元左右,经过屠宰后的猪肉目前向市场批发价为12.2元,比上月下降了四五毛钱,每头猪的宰杀毛利在50元左右,比过去价格低时稍微少挣几块钱。”他向记者解释说,利润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收购毛猪的涨价带来了收购资金占用数量的增加,使得采购成本上升了,而生产成本增加就意味着利润水平的降低。

  离开屠宰厂,记者在晨曦中随着批发到鲜肉的零售商前往农贸早市做起买卖来,记者采访的肉贩摊主名叫郑海峰,他与几个伙计从微型车上卸下一个红色塑料大棚,不到三五分钟就撑起棚顶并摆开了肉案,很快迎来了早市销售高峰的开始。不知是大棚上书写的着“汪记放心肉,不注水,不掺假,缺一赔十”的招牌管了用,还是卖肉伙计的态度很和蔼,肉摊前人头涌动,生意兴隆。在与摊主交流中,记者得知从屠宰厂12.2元批发来的猪肉,经过自己在摊点分割后,每斤均价约为14.5元左右,好一点的后臀和中排可以卖到16元到17元,每头猪的销售利润大约在80元到100元,与过去卖肉收益基本保持平衡。

  在摊上购买肉的涿州居民刘明英告诉记者,猪肉价格上涨是事实,但市场供应比较充足。

  有效平抑猪肉价格还需一定周期

  9月17日下午,晴间多云。

  猪肉价格上涨,牵动了各级政府官员和许多百姓的神经,大家都想采取措施,平抑市场价格,能不能尽快取得成效?记者专就这个问题与涿州农牧和商务部门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得到的认识是这样的:政府平抑市价应该有效果,但短期出现显著效果的可能性并不大。用涿州商务局副局长白志文的话说:“市场经济有着自身发展规律的,当供求关系基本平衡时价格一般都稳定,当供求关系出现失衡时价格涨跌自然而然要发生,而通过这种价格涨跌调节自然会拉动生产调节,以求达到新的平衡。但这种调节是需要周期的,比如平抑猪肉价格的周期就会相对长一些,这是由生猪生产的周期决定的。人们要扩大生猪再生产,必须从能繁母猪开始抓,崽猪饲养要6个月才能出栏,这样一个循环,一般需要一年半时间。因此,想在短时间内平抑猪肉价格,难度比较大。”

  白志文认为,要保持猪肉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应该抓住三个方面机制。其一是要建立市场预测机制,用有效信息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生产,防止盲目扩产和盲目减产,这样市场供应就能基本保持稳定,而价格形成也能保持基本稳定;其二是建设市场储备机制,减轻农民生产风险。市场储备不仅是平抑市价最为有效的手段,同样是防范群众生产风险的有效手段,如果政府将猪肉等大宗产品制订一个合理价格,当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政府立即敞开收购,这样既能保证百姓生产积极性不受伤害,也能为国家平抑市场价格储备充足货源,促使市场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其三是全面建设国际商品交流机制,当国内猪肉出现严重短缺现象时,在国际市场上采购部分猪肉给予补充,保持在一定时间段内实现市场供需的平衡。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