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贷机构回应银监会:资金不可能流入房地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9 16: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9月19日讯(记者 王慧梅) 日前,银监会发布了《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对P2P平台风险作出提示。对此,P2P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宜信今日召开媒体见面会,就出借平台、利率、是否从事银行信托业务以及资金使用等问题做出正面回应。宜信有关人士表示,宜信公司不吸储、不放贷,未触及非法集资的底线,宜信平台目前的平均贷款额度仅4万元左右,不太可能流入房地产及"两剩一高"等限制性行业。
宜信公司表示,公司的业务主要是接受农户、学生、工薪阶层和微小企业主的资金需求咨询,经过严格的信用审核后推荐给平台上另一端的出借人,包括有富余资金的个人和信托等金融机构出借人,起到关键的居间作用。同时在宜信平台上的出借人对于自己的资金所支持的借款人有充分的选择权。宜信提供的平台上,有部分出借人选择使用直接与借款人客户签约的模式,更多的出借人客户出于便利以及交易效率和交易成本的考虑,选择债权转让的模式。公司发起人也会用自有资金进行出借,其后将持有的债权合同依法进行转让,这仅仅起到的是促成交易达成、便利客户的作用,并未在交易中获取任何利差收益。
关于宜信借款人的利息及借款成本,宜信称,宜信向客户充分披露借款成本,不隐瞒任何费用,充分告知客户所需承担的全部成本。宜信的借款人承担两部分成本,一部分是支付给出借人的利息,这部分利息在每年10-12%;另一部分成本是宜信平台提供信用审核、信用管理、推荐及交易撮合的服务费用,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不同来决定收费水平,这也是小额贷款行业通行的一种做法。
关于宜信是否在从事银行或信托业务,宜信表示,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集合资金进行使用,而宜信模式不涉及任何的集合资金使用。作为宜信交易模式之一的债权转让交易模式,所有的资金往来以及未来收益权也都基于每一个特定的债权合同,而且所有的债权合同有效性及交易的唯一性都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核确认。
关于宜信公司资金的使用问题,宜信称,宜信作为小额信贷第三方服务平台,为交易双方提供咨询服务、信用审核、交易促成、还款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起居间及信用管理作用。在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宜信因其创新的模式和高效的执行而得到风险资本的认可,但来自风险投资的资金只运用于公司的业务拓展、团队提升等运营资金,而绝不参与信贷交易。
关于宜信的风险管理,宜信表示,公司一直非常重视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了严格的信用评估和核查制度和流程,并引入了国际最领先的信用分析和决策管理技术提供商FICO(费埃哲)的信用评分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宜信的不良贷款率一直保持在2%以下的水平,并且也是经过审计机构的审核确认。
据了解,所谓P2P或人人贷,指的是一种个人向个人借贷的模式,公司为借贷双方的个人提供信息和信用管理服务,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业务模式,行业的诞生和发展契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据宜信介绍,在过去的五年多时间里,公司已经帮助来自中国30多个城市和10余个中西部贫困农村的6万多名借款人获得了信贷资金,为他们通过小额金融支持改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另据北京大学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伟民称,本次银监会发布"人人贷"风险提示,主要目标是银行业机构,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风险预警监测与防范。
(责任编辑: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