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欧债危机不能靠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0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林峰
刚刚闭幕的欧盟财长会让市场空欢喜一场。对投资者期待的援助希腊方案、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等问题,会议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将最终作出决定的时间推迟至10月。然而,“拖延战术”不仅无助于欧债危机解决,反而会进一步放大市场恐慌预期,拖累全球经济。
这已不是欧元区第一次使用“拖延战术”了。按市场预期,早在欧盟3月峰会上就应出台一套全面、具体、切实可行的永久性救助机制,以力争为历时一年多的欧债危机画上句号。但当时欧盟却将该机制最终出台时间推迟至6月峰会。
欧盟之所以在应对欧债危机问题上一拖再拖,究其原因,是其决策机制导致推行一项存在颇多争议政策的难度很大。与单一国家经济体不同,欧盟决策机制是兼具国家和超国家特征的复杂运作过程。成员国虽将部分主权让渡给欧盟相关机构,但在涉及各国重大切身利益时,仍不可能把更多经济主权置于超国家机构控制下。参加欧元区7月峰会各成员国政府代表虽达成一致,同意扩大EFSF规模和使用范围,以及出台1090亿欧元第二轮援希方案。但上述共识须经各国议会批准后才能生效,因此迄今尚未落实,仍处于“光说不练”的阶段。
以德国为例,该国联邦宪法法院虽裁决EFSF合法,但同时裁定未来德国向其他成员国提供援助须获下院预算委员会批准。这将极大限制德国政府采取危机应对措施的能力和弹性。如果每个成员国立法机构都对永久性救助机制提出限制条件,从整体上看,欧元区控制危机的能力受到削弱将成为必然。
落实永久性救助机制一波三折已使市场成为惊弓之鸟。只要有诸如重债国难兑现减赤承诺、援助国推迟拨付援款或成员国评级堪忧等的风吹草动,大多会引发市场惊恐一场。上周末欧盟财长会未果,欧元对美元汇率立刻终止连续4个交易日的上涨,转而掉头下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显示,截至上周,市场做空欧元净仓位已升至54459手,创去年6月以来新高,资金规模约93亿美元。
在欧元区各成员国难以达成政策一致背景下,从短期看,欧洲央行可担纲提振市场信心的重任。该行债券购买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希腊、意大利等国融资成本,使这些国家在市场极度不信任的环境下艰难维持融资。欧洲央行今年内将协同美联储、英国央行、瑞士央行及日本央行提供3次美元流动性操作。此举将为受欧债危机拖累几乎陷入流动性枯竭的各欧洲银行暂解燃眉之急。
上述措施虽为重债国赢得喘息时间,但解决的只是表面问题。在欧元区统一财政政府缺位情况下,欧洲央行的干预模糊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间的界线,在该行内部引发严重分歧,导致该行高官辞职。
从长期看,欧元区要根治欧债危机至少应在两方面作出努力。首先,成立“财政联盟”已进入欧元区当局视野,在单一货币体系下统一财政政策,严格执行财政纪律,是疗救欧元区先天不足、根治欧债危机的不二选择。扩大EFSF规模和使用范围,设立永久性债务“防火墙”可纳入“财政联盟”工作范畴。这也解决了由于缺乏统一财政权,各成员国为救助重债国纠缠不休、放任危机蔓延的问题。
其次,没有退出机制是欧元体系设计缺陷之一,有必要为个别严重不符合条件的成员国脱离欧元区做好制度和法律准备。加入单一货币体系是异常复杂的过程,而退出这一体系的过程将同样复杂和困难,涉及货币转换、支付系统重建、银行账户调整等大量繁杂工作。若操作不当,可能波及其他经济体甚至引发新的金融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