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率先探索发展新社会阶层党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0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李少雄钟永基本报记者胡嘉莉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较早,“两新”组织发展也较快。
如今,深圳已率先探索发展新社会阶层党员,而党建创新活力更是激励了民营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记者了解到,深圳总商会(工商联)在充分发挥工商联联系协调企业的作用的同时,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如今,已取得较好成效。
据统计,在深圳的经济结构中,每10元钱的GDP中就有7元钱是“两新”组织贡献的,每10个就业人员中就有7个人在“两新”组织中就业。截至2010年底,深圳共有私营企业30.4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5.5%,非公经济总量占全市GDP的28%,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向社会提供了超过500万个劳动就业岗位,占全市社会劳动者总人数的80%,成为深圳市社会就业的主渠道。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新社会组织在深圳也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发挥工商联协调企业作用
据深圳市总商会(工商联)负责人介绍,当前,非公经济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逐渐扩大。深圳的非公经济组织在壮大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创新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做好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促进企业茁壮成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的迫切需要。与此同时,企业具有高度的用人权,而且人员流动性强,对党组织开展活动以及规范管理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唯有突破创新,才能让党建工作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发挥作用。
深圳在“两新”组织党建中有两条重要做法。首先,以创新管理为重要基础。深圳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率先挂牌成立民营经济工作委员会,后发展为市委“两新”组织工委,与市工商联合署办公,成为市委领导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工作派出机构。这一专门机构的成立,不仅充分整合党建工作资源,使工作精力、管理经费、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充分发挥工商联联系协调企业的作用,推动了企业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在非公经济组织党建中,深圳推出了诸多创举。成立全国首个民营企业党委,探索单位管理、属地管理、行业管理、挂靠管理、楼宇管理等多种党组织组建和党员管理模式,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实现了党的组织、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率先推出“两新”组织党组织的领导班子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在部分“两新”组织试行公推直选市级党代表,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候补委员制度……
这些举措,既适应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又切合深圳实际,催生出一批企业家党建先进个人。
创新,使党建工作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展现出充沛活力,使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非公企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有力推进了非公经济组织的发展。
“两新”组织党员超过11万
“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现象,这一现象在深圳表现得尤为突出。
据深圳市委“两新”组织工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王荫琦介绍,截至2011年3月底,深圳市共有“两新”组织31.5万家,其中民营企业的数量达到31万家,占深圳市企业总数的86.34%;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总数为4138家。
随着“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深圳“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也逐步发展起来。成立8年的深圳市委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特点,探索了单位管理、属地管理、行业管理、挂靠管理、楼宇管理等五种党组织组建和党员管理模式,并且先后在“两新”组织中进行了基层党组织直选、市党代表直选、市政协委员直选、设立组织候补委员制度、私营企业主入党等多项探索性工作。
这些探索工作在推动非公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全覆盖”。
现在深圳市委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管理的党组织和党员,已由成立时的245个党组织、8390名党员,发展为现在的1663个基层党组织、60811名党员。加上各区管理和指导的党组织,截至2010年底,深圳市共有“两新”组织党组织7300个,管理党员110292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3,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随着“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深圳“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也逐步发展起来。
据王荫琦介绍,1995年4月,深圳成立了全国首个民营企业党委——深圳市总商会民营企业党委,统一管理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开始探索一条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党委成立之初,有党组织4个,党员46名。2003年6月30日,深圳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率先挂牌成立中共深圳市民营经济工作委员会,2009年12月更名为市委“两新”组织工委,与市工商联合署办公,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两新”组织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圳先后建立了市委“两新”组织工委、各区民营工委、各街道民营企业党委和各社区民营党总支,形成了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网络。
深圳市委“两新”组织工委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特点,在坚持和完善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总结了单位管理、属地管理、行业管理、挂靠管理、楼宇管理等五种党组织组建和党员管理模式,切实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实现了党的组织、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
现在“两新”组织工委管理的党组织和党员,已由成立时的245个党组织,8390名党员,发展为现在的1663个基层党组织(含党委61个、党总支103个、党支部1499个),60811名党员,党组织数量和党员数量同时增长了近6倍。
率先探索在新社会阶层发展党员
据王荫琦透露,深圳在全国较早探索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2001-2004年,深圳市委“两新”组织工委就承担并顺利完成了中央组织部关于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试点工作。工委将吸收企业主入党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
几年来,深圳市、区两级“两新”组织工委已发展67名民营企业家入党。6月15日,工委在市委党校举办了深圳市民营企业家(出资人)入党培训班,该培训班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民营企业家(出资人)入党专题培训,近200名企业家参加了培训。
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认真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使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为此,我们多年来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王荫琦告诉记者,首先是在党组织中开展领导班子直接选举。2005年,工委率先在“两新”组织党组织中进行党委领导班子换届直接选举试点工作,创维集团党委成为首家试点单位,党委、纪委领导班子均由全体党员直接推选出来,2010年开始,“两新”组织工委开始在基层党组织中全面实行“双直选”的方式,截至2010年底,共有240个基层党组织通过直选方式换届。
其次是在市党代表等选举中公推直选。2010年5月,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选举设立了4个公推直选试点单位,其中创维集团党委、市律师协会党委和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等3个都属于市委“两新”组织工委直属党组织。经过“两新”组织工委和相关基层党组织认真细致地筹备,市律师协会党委以5选2、创维集团党委以3选1、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以4选2的比例,直选选举产生5名市第五次党代会党代表。2010年,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市律师协会在市第五届政协委员推荐过程中,也采用了公推直选的试点,共有6名律师、4名注册会计师通过公推直选当选为市第五届政协委员。
已有67名民营企业家入党
现在,老板入党在深圳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据王荫琦介绍,早在2001年,中组部就在深圳试点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近年来,深圳市委按照有关政策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了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按照“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要求,重点将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主要合伙人、社会组织负责人作为发展党员的对象。至今,深圳市委已发展像叶枫一样的民营企业家(出资人)67名入党。
深圳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试验田”,各种非公有制经济较早地在深圳生根、发芽、成长,并由此积聚了包括外企白领、私企老板、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律师等在内的大批新社会阶层。在深圳这座移民城市中,他们在数量上远超过原有的社会阶层,并对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党组织的活力源自于开放性,能够持续不断地从外部社会吸收新鲜血液。”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副教授陈家喜说,在党的十六大上,中央确定党向新社会阶层敞开大门,允许新社会阶层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深圳特区在新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不仅是落实中央的政治部署,还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通过强化党在新社会阶层中的党员发展,有助于补充党组织的新鲜血液,增强党的活力。借助于这些新社会阶层的优秀党员,党组织对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也得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升。
其实,在新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只是深圳多年来“两新”组织党建实践与探索之路上众多典型案例中的一个。
“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是党建的一个新领域。面对这一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党建领域,深圳以创新的理念去谋划和探索提高“两新”组织党建科学化水平,逐步探索出一套有效破解“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的组织建设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结构调整难等一系列难题的经验做法,走出了一条既有深圳特色又为全国广泛借鉴的“两新”组织党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