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我们需要怎样的扩容新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0 07:47 来源: 金融时报

  徐绍峰

  

  计划募集资金173亿元、有望成为年内最大IPO的中国水电,将于本周开始启动路演,初定网上申购时间为9月26日。

  在中小型企业IPO每周以4-8家的频率,马不停蹄地向中小板和创业板“倾泻”之际,主板市场如今也是大兵压境、黑云压城。中国水电之后,计划募集资金172亿元的陕煤股份又蓄势待发,对主板市场虎视眈眈。

  充沛的流动性让新股发行中的“三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募资额)现象,即便市场低迷依然盛而不衰,以至于今年的新股平均发行价和平均发行市盈率竟然与2010年基本持平,这无疑成了新股发行敢于保持高频节奏的市场基础;新股“不败”的神话重回二级市场,更让新股申购变成了近来各路资金趋之若鹜的热土。既然新股仍然供不应求,中签率新低频现,今年新上市的226家公司(截至9月15日)原本拟募资955.7亿元,但实际募资额却高达2118亿元,超募比例约112.3%,高频发行新股有什么不可以?既然“三高”股票发行完了,上市后依然有不错的涨幅,凭什么现在要让“三高”变“三低”?既然股市资金并不紧缺,大盘股凭什么要引而不发?

  没有人会在意这些细节,比如目前的市场底气已经大不如前,接受“三高”股票早已力不从心,大盘股的发行更让市场脆弱不堪,伴随昙花一现反弹的总是更大跌幅,以至于一些上市公司由于担心眼下发行有可能影响其融资额,而不得不在发行时机上踟蹰犹豫。但有关方面只要没看到新股发行失败,新股发行节奏便不会有丝毫放缓迹象。

  只是A股何去何从,让人揪心。持续不断的融资大潮早已让投资者对A股前途陷入迷茫;大盘股来袭,更让岌岌可危的A股雪上加霜。尤其令投资者忧心忡忡的是,上海市政府日前表示,“十二五”期间上海证券交易市值将从目前全球市值的第六名,进入全球前三位。这意味着A股扩容节奏不减,“倾泻式扩容”将成常态。

  这样的扩容除了把上海证券交易市值推到全球前三位,让沪深两市今年上市新股数量和首发募集资金金额再次荣登全球榜首之外,还能带来什么?是带给市场更多值得长期投资、分红丰厚的股票,还是仅仅为了满足某些企业的融资饥渴,将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公司统统扔进市场?是采取积极的股市政策,营造股市的财富效应,吸引更多资金入市,还是继续一味大肆扩容,稀释股价,让两市A股总市值在剔除今年以来上市新股贡献的市值之外,从去年末的26.3万亿元缩水到上周末的23.3万亿元,并且在继续缩水?抑或,让所有进入股市的投资者除了贡献资金,便是亏钱亏钱,直至绝望离场?

  持续扩容造成的经年股市熊市与全民炒房带来的楼市牛市,已经让人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冰火两重天”,也让人们领教了股市是怎样让曾经的百万富翁沦为赤贫,楼市又是如何让曾经的寻常百姓一跃为百万富翁。当然,股市的下跌,最震撼投资者的还是财富灰飞烟灭的速度,而楼市呢?房价即便跌了,资产即便缩水了,可房子还在啊。怪不得那么多人愿意弃“股”炒“房”,怪不得一些人沉迷于房产投资而冷对股市。一个只知圈钱、缺乏财富效应的市场,投资者会做什么?央行日前发布的2011年第3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清楚地告诉我们,居民炒股意愿已降至3年来最低。换言之,人们对一个现在似乎连“鸡肋”都算不上的股市,除了远离,还是远离。

  我们是不是要继续延续目前的发行节奏,竭泽而渔,直至新股真的发不出去,而那个“进入全球市值前三位”的目标终成泡影时,才会猛然醒悟,资本市场原来应当是一个多赢的市场?我们是不是要等到二级市场人气惨淡,投资者血本无归不断离场,融资功能彻底丧失时,才明白股市是需要通过财富效应留住投资者,没有投资者,资本市场便什么都不是的基本道理?我们是否要等到资本市场被彻底边缘化时,才想起股市早就应当悉心呵护并采取积极的股市政策,而非只知索取、不图回报,以至于中国股市变成了21年融资4.3万亿,累计分红却仅有0.54万亿元的“超级提款机”?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扩容新政?

分享更多
字体:

滚动新闻其它文章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