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创新管理 服务民生—— 徐绍史部长宁夏考察调研侧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0 10:24 来源: 国土资源部网站

  9月18日下午,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的陪同下,来到宁夏土地和矿业权交易中心调研。

  一落座,徐绍史就全神贯注地听宁夏国土资源厅办公室郭敏的讲解宁夏土地和矿业权网上交易的基本情况、运行特点、交易平台的运行和网上限时竞价过程演示。20分钟的讲解和演示一结束,徐绍史就把话筒按钮打开了:“我问几个问题。探矿权转变为采矿权怎么做?”

  坐在部长侧面的宁夏国土资源厅厅长刘卉进行了回答:“所有的探矿权转为采矿权都在网上公开进行。”

  “现行的体制改没改变?”

  “没有。土地出让方案、保证金多少、增价幅度都由市、县定,所有税收、出让金都由当地收取。”

  问题从审查管理系统到资信管理,从土地交易到矿产交易,一问一答,已经问十几个问题了,最后集中在网上交易安全问题。

  “在互联网上交易,风险防范技术措施有哪些?”

  “我们与自治区网管中心、公安厅的网监大队都签署协议。他们对网络进行实时监管。还有电子证书和密钥管理。”

  部长加重了语气:“一般小交易问题不大。大宗交易,一周7天,每天24小时,长时间在互联网上交易,一定要注意公开交易的风险防范。一是注意电子证书的管理,二是交易期间的网站风险管理,这两个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还要一边做,一边强化。”

  “不容易!”徐绍史赞叹道,“一是依托互联网,而且采取制度加科技的办法配置最稀缺的土地和矿产资源,采取市场的办法,统一集中交易,自治区就一个平台,符合现在的要求。二是公开透明交易,方方面面都可以知道。三是程序制约,把交易的定性规定,监管措施都镶嵌到交易中去,通过程序对市场进行监管。另外就是管办分离,系统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符合信息公开要求,接受公众、社会、媒体,特别是交易主体的监督。市场主体最怕暗箱操作,网上交易,政府、交易主体都受到了有效监督。”

  “全国第一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不容易。还要通过交易过程不断发现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完善,做得更好些。” 张毅接过了徐绍史的话茬:“你们的做法,徐部长是给予充分肯定的。下一步怎样健康发展还要认真研究,特别是徐部长提出的几个问题非常重要。一是风险防范,确实是大事情。二是强调资质审查,很重要。三是坚持三公原则。”

  张毅接下去说:“网上交易是好事。无论是预防腐败,还是土地矿产管理都是很好的路子。可以减少个人权力的影响,实质是为宁夏的土地、矿产打造了一个交易平台。这个平台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平台。一宗地多少钱,谁都没有定价权了。谁有?市场上有。”

  热烈的讨论,不知不觉把调研的时间延长了10分钟。

  宁夏土地和矿业权交易中心2011年4月26日开始运行。土地和矿业权网上交易系统安全稳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在近日宁夏统计局开展的《国土资源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满意度社情民意抽样调查和评价》中,成为群众满意率最高的工作环节,满意率高达78.1%。

  截至9月17日,进入交易的土地和矿业权135宗,成交价款11.79亿元。

  第二天,徐绍史在自治区副主席姚爱兴的陪同下到石嘴山市、中卫市调研。

  徐绍史一行来到在宁夏中宁新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调研。

  中卫市中宁县新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位于县城以北8公里处,临靠黄河、铁路、国道及电厂,工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示范区建设前为国有未利用地,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为主,区内共有大小山头120余座,高差达210多米。从2008年以来,中宁县多渠道投入资金,动用大型机械车辆,推山填壑,使昔日沟壑纵横的山地丘陵变成了水、电、路“三通”和场地平整的示范园。目前,一期工程已平整场地3.2万亩,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已平整土地8000亩,保证了铝镁合金、稀土彩钢、铸铁、镍铁、铬铁、金属锰、锂电池等项目及上下游配套产业的顺利实施。

  中卫市市长徐力群介绍情况后向徐绍史部长争取政策减免新增建设用地补偿费。“减免在法律上是有障碍的。新增建设用地补偿费是补充耕地的。可以算一笔账,如果这些工厂摆到耕地上,征用耕地给农民补偿安置等得花多少钱?把沟壑填平,把山头削掉又是多少钱?”

  宁夏有未利用土地1645.5万亩,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21.1%。为了充分发挥未利用地的效益,切实保护耕地,宁夏合理利用未利用地既满足了工业用地和设施农业发展需求,又使未利用地得到充分利用,有效促进了宁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区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新增建设用地8173.75公顷,其中,未利用地2728.33公顷,占33.4%。宁夏沿黄经济区范围内的灵武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吴忠市建设用地中,未利用地分别占64.9%、56.9%、48.5%、32.1%。

  在平罗县通伏乡,徐绍史听取了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马鑫的关于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的汇报,以及土地整理开发管理局张永红介绍项目管理的情况。张永红说:“我们加强项目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大力推行业主、监理、中介、社会舆论、当地群众和动态监测系统相结合的六位一体质量监管体系,并形成了项目法人制和群众监督制度等六项制度。”

  “群众不满意可以找监理,监理解决不了,还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徐绍史在详细询问了制度落实情况后说:“群众监督制度是好经验。”

  在听汇报时候,群众知道国土资源部部长来了,自发地围了过来。徐绍史询问一名回族群众有多少亩地?一亩地要浇多少水?对土地整治满意不满意?平罗县通伏乡新桥村村民张学良笑着对部长说:“我家有17亩耕地,过去田里引水要7天,现在只要3天;过去每亩交水费53元,现在交46元。土地整理把路和水渠修好了,土地平了、省力了,产量也提高了。国家出钱为我们平整土地,过去想都不敢想,感谢部长。”

  “不能感谢我,要谢就谢党中央、国务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大增长,钱就要用到老百姓的身上。群众监督制度很好。你们一定要监督政府,并和政府一道把土地整理工程建好、管好、维护好。工程质量好,大家都受益。”

  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平罗县通伏项目总投资8206万元,建设规模7.64万亩,新增耕地1.74万亩,新增耕地率22.8%。工程主要通过开展以田、水、路、林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多年来,宁夏坚持不增加黄河取水量、不突破环境容量的原则,以提高耕地质量、节水灌溉、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大规模开展了土地综合整治,累计整理土地近160万亩,新增耕地54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自2009年开始的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地方总投资36.61亿元,历时5年,整治规模337.8万亩,再次掀起宁夏耕地资源大开发、大整理的新高潮。据测算,通过土地整理,原有土地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灌溉周期平均缩短8天,用水量减少1/4,粮食单产增加100公斤,累计增产粮食4.4亿公斤,全自治区191万农民受益,项目区群众普遍增收30%以上。

  徐绍史一行还考察了石嘴山市惠农采煤沉陷区矿山环境治理区、中卫市永大线高效节水土地整理项目区、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腾格里沙漠项目区,看望了中卫市国土资源局永康中心管理所的干部职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