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油价再现“两重门”国际唱空声起 国内蠢蠢欲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0 12:55 来源: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劳佳迪 报道 制图 任萍

  国际油价千帆过尽,国内油价按捺不动——这是数月来,公众对在国际市场跌宕起伏的油价的“中国表现”给予的评价。由此牵引而出的,是源源不断关于调价机制过于僵化的审判。

  昨日,国际能源署向OPEC承诺,不会像6月一样释放石油储备。耐人寻味的是,这一力挺油价的关停举措瞬间淹没在担忧情绪加剧的欧债危机和美国悲观数据带来的负面影响中,诸多投资机构唱衰油价的呼声渐起。

  不过,尽管连涨四周的“国际标杆”纽约油价已于上周五止涨回跌,由于国内调价机制的失灵,此前国际油价出现抬头迹象时,加油站零售优惠的“及时”取消、航空煤油出厂价的闻声而涨、批发市场的顺势抬价,都让油品消费者未来一段时间的实际支出增加。

  现象 靠谱优惠已难觅

  “最明显的感觉是中石油、中石化的优惠少了,一般都恢复了93号汽油7.79元/升的基准价,民营加油站还能找到优惠,但质量堪忧。”热衷于寻找打折加油站的“油米”周先生告诉记者。

  9月18日,他驱车来到位于虹口区周家嘴路保定路双莲大楼西侧的九环大众油气站。在加油站云集的周家嘴路上,这家民营加油站7.4元/升的售价颇为惹眼。 “当时感觉有点一枝独秀,我找了很久,发现它的报价最低。 ”

  但令周先生失望的是,加油量的疑似“缺斤少两”让实际折扣的力度大大降低。“正常情况下,我开到油表灯亮可以加45升,这次是离油表灯亮还有2格就去加了,竟然也是45升。 ”他不禁怀疑,“众里寻他”的低价油可能明折暗扣。

  无独有偶。网友Hero也在车友论坛爆料他离奇的加油经历。 “当时这家民营加油站的报价是7.45元,持续好几礼拜的优惠,我加了几次,发现少跑了不少路,加450元只能跑430公里。”这家民营加油站位于浦东港城路杨高北路交叉口。

  民营折扣不靠谱,但通过调查,记者发现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旗下的“正规军”却又对折扣优惠集体噤声。查询蹿红网络、汇集了全国共7468家加油站、上海873家加油站的“油客网”最新一周信息,记者注意到,基本见不到来自两桶油的折扣报价。

  据记者统计,9月以来,只有8家“两桶油”旗下的加油站提供了93号汽油的加油优惠。而近两周,只有中石油通汇加油站和绿地加油站提供折扣。其中,通汇加油站的折扣力度也仅仅4分钱/升。

  “在规定限度内,我们的定价都是根据市场来调节的,最重要的就是成品油价格调整的方向预期。 ”一位加油站工作员工对记者解释。据悉,由于国际油价的趋势向上,该站上周刚终止了原先刷指定银行卡可享95折优惠的促销活动。

  “折扣与否主要是看市场供需情况。 ”中石油系统内一位主管人士则对记者分析,“民营加油站主要采购调和油,但现在一方面用以调配的化工原料本身涨价,另一方面前期涨价预期已经形成,所以取消折扣理所当然。 ”

  原因 批发价涨不可挡

  如果说,加油站折扣的销声匿迹直接增加了驾车成本,那么,批发市场的“异动”则构成了加油站削减优惠的上游原因。另一方面,由于成品油在工业链条中的枢纽地位,汽柴油批发价的上涨也推高了工业产品的终端价格,虽然要经历漫长传导,最终的买单者仍是消费者。

  据记者了解,国际油价自9月上旬强劲反弹后,便在震荡中不断抬高,三地原油加权变化率更是调头上扬,两大石油巨头在月初“顺势”上调了柴油批发价格。 9月第一周,国内主营汽柴油价格均有不同幅度上涨,其中以柴油上涨幅度较大,平均涨幅在每吨100元至150元之间。

  从全国范围看,各地油品批发价格涨声一片。以河北为例,各地成品油批发价连续走高,7日时中石油河北0号柴油8320元/吨,且按量优惠30-50元/吨,而至14日,0号柴油涨至8430元/吨,还暂停销售;7日唐山市场,中石化0号柴油8380元/吨,对大户优惠40元/吨,14日时,此价涨至8420元/吨,未见优惠。在沧州、任丘、邢台、邯郸市场,柴油批发价格也已显出涨势。

  河南省内,9月10日起,中石油、中石化郑州市场同样上调了93号汽油批发价,每吨从9350元-9380元涨到了9450元。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数据则显示,福建中石化森美0号柴油批发报价8350元/吨,上涨30元/吨。中石油柴油批发价也涨至8350元/吨,上涨50元/吨。

  而紧邻上海的杭州,93号汽油亦从月初的9400元/吨涨到了9650元/吨,每吨涨了250元;97号汽油从月初的9900元/吨涨到了目前的10150元/吨,每吨涨了250元;柴油每吨也上涨了100元,批发价和零售价基本持平。

  观察 缩短调价周期真能破解难题?

  国际油价剧烈波动时,国内仍死守“±4%、+22个工作日”的机械公式。不少分析人士都呼吁,要将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加快调价频率,以期待规避上述国内、国际油价全然脱节的“两重门”现象。

  有媒体报道称,据发改委向国内主要石油公司下发的有关征求意见稿,成品油调价周期确实将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市场对调价周期的缩短可谓寄予厚望。

  晚报记者注意到,距离最近一次的4月调价,22个工作日的条件早已丧失约束力,三地原油移动变化率只要触及-4%的条件,理论上发改委就具备了下调国内成品油售价的可能性。

  遗憾的是,由于-4%的条件过于苛刻,处于起伏走势的国际油价始终未能满足。据悉,4日,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曾一度达到-3.25%,距离调价条件只有一步之遥。但随后几天却掉头上涨,截止13日,三地原油变化率已上浮至-1.49%,开始向正值临界点靠近。

  换言之,只要变动幅度可以从4%下调至3%,国内售价就可能跟调。“单从数学模型来看,假设原油价格从100美元涨到104美元,涨幅4%,我们是上调价格,但如果从104美元跌到100美元,跌幅却不足4%,所以不具备下调条件,再从100美元涨到104美元,涨幅又达到4%,再度涨价。”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张斌对记者分析其中奥秘。

  “这充分说明,用单纯用4%公式来决定涨跌,就必然会造成涨多跌少。 ”在他看来,成品油定价机制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用单纯的数学公式来考量,还应该涵盖国内真实的供求因素等。

  涨跌幅度条件对称的定价机制,在市场眼中竟是数学游戏。一组数据似乎也能作为力证:2009年6月,国际原油每桶70美元左右,到了2010年5月中旬,国际原油价再次一度低于70美元,但自2009年6月1日至当时,发改委对汽油调价共上调2100元/吨,共下调640元,净上涨1460元/吨。换言之,国际油价已经回到2009年6月附近,但国内零售油价却无法回到2009年6月的水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