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丝绸之路上:探幽东方蒙娜丽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0 16:26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文/ 马婧婧

  麦积山石窟同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山西云冈石窟一起,被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莫高窟以其壁画而著名,龙门石冈以其石刻闻名,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雕塑独树一帜,以石窟多、塑像完美、延续时代长久而被称为“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石窟,是佛从遥远的西域走向中原, 而留在西北的一个巨大脚印——

  到了丝绸之路上的甘肃天水,惊喜地发现这是个青山掩映中的小城。我第一次知道天水这个地方,是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时因为喜欢姜维而记得的。天水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天水是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于此;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氏族在此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新陶文明;秦朝的先祖非子在此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为赢,封地为秦,天水成了秦国的开业基地,后遂有“秦州”之称,汉武帝时建置天水郡,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沿着天水城区向东南行进大约三十五公里,便到麦积山风景区入口了。一拔地而起的形如场院中的麦垛的孤峰在苍松翠柏、野花茂草中尤如鹤立鸡群,内心不禁一阵激动,我已经来到了中外闻名的麦积山石窟的脚下了。

  麦积山,因其形状象堆积起来的麦垛而得名。著名的五代诗人王仁裕在其所著《玉堂闲话。麦积山》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壮,故有此名。”

  在山脚下,抬望眼,就可以看见分外引人注目的东崖三大摩崖佛像,他们静立东崖1000多年,笑点迷津,俯视万善,送往迎来,就像整个麦积山的守护神。东崖三佛是麦积山的标志,中间为佛,高16米,两边各有菩萨像一尊略小于大佛。麦积山大佛,肃穆庄严,当你在他脚下仰视的时候,震撼你的不仅是他的高大。

  麦积山石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最初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年至417年)时期开始营造的。谚云:“砍尽南山柴,堆起麦积崖。”可见建造时的工程浩大与艰辛。据梁《高僧传》载,南朝宋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三百余人,可知当时佛事之盛。西魏刚刚立帝时,在这里“再修崖阁,重兴寺宇”。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此戴发修行,赐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大诗人庾信为此写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隋文帝仁寿二年,杨坚在全国敕葬“神尼舍利”时,秦州使将舍利葬在麦积山顶上,现在山顶还有高九点四公尺的隋代舍利塔巍然屹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不断开凿或重修。历史上虽遭多次地震、火灾的破坏,现仍保存窟龛194个,泥塑、石刻造像7800多尊,壁画千余平方米,北朝崖阁8座,麦积山石窟同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山西云冈一起,被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

  麦积山石窟最可观赏的有东崖摩崖大像、七佛阁、千佛廊、踏牛天王、43号窟、127号窟、133号窟、135号窟等。麦积山石窟最出名是第133窟——号称是东方的蒙娜丽莎、东方微笑的这尊“微笑的小沙弥”,是北魏时期最具特色的代表作品之一。一个十三四岁、满脸稚气的的小沙弥,正在听佛师绘声绘色的讲经。他俯首侧耳,双眼微眯,嘴角挂着微微的笑意。看他这个可爱的样子,好象不是在听深奥的佛经,而是在想自己少年得意的心事,留下了这永恒的微笑。正是“一看心清净,莲花处处开, 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他是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称为"多闻第一",因为只有他熟记着佛祖所说的大法以后,阿难将所记的佛经一一背颂下来,成为了我们今天能见到的第一批佛教经典。那深深刻印在他嘴角上的永远的会心的微笑,更像是领悟了其中的奥妙,真可谓虔恭,脱俗,颖悟聪慧。远在1500年前,雕塑技巧便能达到如此的境界,确实令人赞叹不已。当年一向严肃表情的朱镕基总理面对此像时,也禁不住松弛神经,展露会心的微笑。

  麦积山石窟,是佛从遥远的西域走向中原, 而留在西北的一个巨大脚印。千年的静寂,凝重的过去,我常常想,做一个麦积山石窟壁画里高髻细颈削肩的女供养人,或者使劲击鼓的伎乐,都是幸福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