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这是一条文明的主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0 16:26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从秦砖汉瓦到古陶文明博物馆再到古陶文明坐标系

  文 / 柯与朋

  陶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非自然物质,是人类文明的曙光,是人类最初的科技语言,也是人类共有的文明遗产。中国古代陶的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大河中,陶是一条承载文明的主线,是一张连接与编织文化诸端和颗粒的大网。这张大网触及到我们生活的全部空间和内容,这张大网与我们全部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陶的发生发展历史构成一个异彩纷呈而延绵有序的庞大文化遗产。直到今天,我们从未停止过陶的创造、使用和审美。路东之多年努力的《古陶文明坐标系》计划就是一项归纳、总结、整理和提供人类与古陶文明相关全部内容的文博课题工程,一项利于宣教传播与产业开发的创意文化产业工程。

  “古陶文明博物馆创办人路东之1962年生于北京,收藏的历史只有二十几年,他独具审美的收藏体系和多方位的综合文化艺术能力每每令人惊叹折服。正是这一切使他时有奇迹也时有发现,走通一条常人望而生畏、注定艰辛寂寞也注定精采奇异的荒路,也正是这一切构成他异彩的人生,也构成我们时代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多年来,路东之先生著有《问陶之旅——古陶文明博物馆藏品掇英》、《秦封泥集》、《路东之收藏战国秦汉瓦当》、《路东之梦斋秦封泥留真》、《路东之梦斋藏甲骨文》、《古陶文明博物馆藏砖》、《古陶文明博物馆藏战国封泥》等著作。曾举办《路东之收藏瓦当展》、《拆散的结构及其它——路东之美术作品展》、《神或巫者及其它——路东之美术作品展》、《古陶文明展——古陶文明博物馆开馆十周年纪念展》等专题展览。

  路东之少年坎坷却心志高远,敏学多才而涉掠广泛,他集诗文书画、收藏考古于一身,早有“通才”美誉,却被称为“孤独行者”。1986年春天的某个下午,路东之端坐在西单辟才胡同他家院子的东屋,正在写作脱胎梦境的超现实主义小说。其时,他刚刚将这间约13平方米的房子起名——梦斋。画家阎魏忽然撞来,带着一位神秘客人,说是西安来的瓦当收藏大户叫乌金福。乌氏送与他一条朱拓汉吉语文字瓦当拓片,那拓片上的美妙文字令他神往。因为聊得投缘,乌氏又掏出一直背在身上的汉绿釉陶罐。这是他第一次亲手捧摸这么早的出土文物,那个瞬间所得获的美感妙觉洞穿心腑而难以言说。从此,铭饰文字的汉代瓦当和内有“封土”的绿釉陶罐构成他绕怀不去的痴情和梦想。1987年,他到西北大学作家班读书时,当他于西北大学图书馆工地一脚踢出那块刻着“有、菩萨、不住色”六个字的“菩萨残碑”之后,他开始转向收藏考古,从此痴心不坠。谁说这不是冥冥之中的缘份和定数。难能可贵的是路东之的收藏一开始便逃避庸俗、华丽和热门,从而取向高古、大雅和冷门,并一直把学术价值放在首位。让他在十几年的“瞬间”方蓄八宝,面对两千件先民杰作,在感受爱与美的同时,他感受到了责任。这时候,他下决心亲手创办一座博物馆。1997年6月15日,跨越了事先无论如何不堪想象的艰难困苦,古陶文明博物馆隆重开馆。这是第一座陶的专题博物馆,藏品以3000余件新石器时代彩陶及周秦汉唐陶器、战国秦汉砖瓦、战国秦汉封泥构成以古陶文明为主脉、以艺术考古为特色的收藏体系。“作为第一个国家文物部门正式批准的出土文物类型私立博物馆,古陶文明博物馆的创办标志着国家文物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和对民间收藏的进一步肯定与支持,也为迅速发展的中国博物馆事业开创了新的途径与体例。作为第一个陶的专题博物馆,不仅具有填补博物馆空缺意义,更以其独特的内涵意义、文化品位和学术价值为中国当代文化广场增添了新的内容”。

  路东之最初的收藏系列是瓦当。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的一种构件,用于椽头,起遮挡风雨和装饰房檐的作用。我们从瓦当上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多方面信息。因此,瓦当的研究在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清末民初时,瓦当的收藏和研究一度热闹过,后来却成了寂寞的项目。路东之收藏瓦当之初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玩瓦者少,识瓦者鲜,作为冷门项目,瓦当的市价极低。可他知道50年前它曾是前辈收藏家钟情的大雅,仅仅因为我们时代的特殊现实才使之冷落。他决心恢复并提升它的价值和意义和尊严。”1993年,他在北京举办了“路东之收藏瓦当展”,这是关于中国古代瓦当的第一个专题展览。同年,他在由自己参与创刊的《收藏家》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藏瓦者说》。

  汉金乌瓦当是汉武帝甘泉宫建筑的重要构件,甚至可以说是甘泉宫建筑的标志。这件金乌瓦当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件,确有镇馆之宝的意味。

  古陶文明博物馆藏品中学术价值最高的是“秦封泥”。封泥是古人封缄文书、信件、货物时封口处盖印的泥团,是印章最初的使用痕迹。1995年,由路东之梦斋封泥收藏引发的 “秦封泥重大发现”,其内容涵盖了秦始皇三公九卿政治体制的各类官属,揭示了数十个失载的郡县、宫苑名称,揭示了许多与秦始皇及其秦代文明相关的鲜为人知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内容,古陶馆以战国秦汉封泥总量约3000件成为全世界最重要也最知名的封泥收藏与研究机构。

  2007年6月24日,《古陶文明展》—古陶文明博物馆开馆十周年纪念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迄今最具综合意义、全面反映中华古陶文明历程的专题展览。展品大部分为首次面世,其中有许多珍稀孤品。在《古陶文明展》展期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始终观者如潮,络绎不绝。许多观众在留言册上写下了他们激动不已的感言,很多人说他们对这样一个陶的专题展览已经期待了很久,而《古陶文明展》在展品的珍稀、漂亮与学术价值方面,在展览设计与展陈语言的奇异与独特方面均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经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痴心努力,路东之建立了一个整体意义的古陶文明收藏体系,并于2002年起逐渐形成一个框架庞大的《古陶文明坐标系》课题工程构想。2009年春天以来,路东之多年努力的《古陶文明坐标系》计划陆续获得历史、文博、考古、教育等相关领域多位重要专家、学者的赞赏、认同和支持,并正在——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在内,各方面人士努力提供帮助和为之呼吁。在他的《古陶文明坐标系》课题计划“纲要”中,列有分支坐标的“使用谱系”,又下分“原器使用、原型使用、原形使用、变形使用、元素使用、概念使用”以及“产业谱系、产品谱系”等分支坐标。其目的正是通过如是的梳理、归纳、分析、总结以为当下的审美、设计、创作、生产提供直接与间接的参考和使用,从而更好地将古陶文明的深邃内涵和恒久魅力转变成我们当下生活中更为直接的的财富。

  为了实现理想,路东之正在寻求一块可以充分使用的生存发展空间,正在规划和设计一座多功能的、包扩“陶文化创意产业”形态的新馆方案。同时,也在开始寻求合作式异地设立古陶文明博物馆分馆的可能性。经过诸多策划精英的参谋和帮助,基本形成了一个《古陶文明博物馆新馆及其创意产业运营方案》。其核心创意是由从前展览宣教与学术研究这一个中心拓展出“陶文化创意产业”这第二个中心。第二个中心以“陶文化生活馆”为主体形态,其内容由多个子单元互动项目构成。

  这第二个中心连同一个名为《古陶文明之光》的中华古陶文明综合门类主题展览以固定模式、将以古陶文明博物馆分馆形式追求多地实现,并为此寻求多种可能的投资与合作。其第一次实现需尽最大可能追求标准性、规范性与可复制性,以构成品牌价值和意义,以实现本“创意产业方案”的再生性与品牌性。同时,作为第一个中心的博物馆主馆及其所属“《古陶文明坐标系》计划工程中心”、“陶文化创意产业研发中心”、“古陶文明网”等将为各分馆提供核心思想、主导方针和总体操控与宣传推广。为此,还将设立“古陶文明基金会”,以期对整体古陶文明博物馆事业给予长久的支持和保障。

  如今,以收藏家、文博专家名世的路东之依然保持着诗人、作家、艺术家的志趣和修行,并时有品格独特的作品和举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