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A股市场底部区域正在来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1 07:10 来源: 金融时报

  齐闻潮

  近一两个月以来,全球股市跌宕起伏,欧洲股市跌幅甚至超过了30%,欧债危机存在蔓延之虞。9月是欧债重要偿还期,或许也是最坏的时候,而从投资学角度看,最坏的时候往往孕育着新的机遇。

  记者齐闻潮2437.68点的前期低位,最终没能托得住趔趄下行的沪市大盘———9月19日受陕煤股份,尤其是中国水电两个“巨无霸”即将IPO的影响,沪市A股创下2437.17新低;9月20日,两市虽勉强收红,但图形尴尬而难看,市场颓势未改。此时此刻,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是,大盘的底部在哪里?

  地量新低意味着机会降临

  近一两个月以来,全球股市跌宕起伏,欧洲股市跌幅甚至超过了30%,欧债危机存在蔓延之虞。9月是欧债重要偿还期,或许也是最坏的时候,而从投资学角度看,最坏的时候往往孕育着新的机遇。

  华泰证券分析师就此分析认为,从A股本身角度看,沪指自3186点跌至2661点是政策收紧后的正常估值调整。分阶段而言,3067点下跌基于对业绩下滑的预期,而2826点下跌是对欧债和国内货币政策放松预期落空的反映。对于前期探底2437点后的触底反弹,应看作是超跌后的反弹,因为市场不会因一时拉升而改变中期调整趋势。不过,这也给市场带来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二次挖坑很可能将进入尾声。对于这个判断的原因在于,欧债最可怕的事情已经发生,国内紧缩、通胀和地产调控都在有序进行,更重要的是,2437点本身不是技术关键点,更不是密集成交区,其意义远小于之前的2610-2650点,更不及第二密集成交区的2380点,2437点更多的只是具有一种心理象征意义。因此,跌破2437点并非恐慌之时,反而意味着机会的来临。在市场趋势上,当前已不宜过分看空,大盘自7月18日见顶2826点以来,调整时间已达43天,9月尚余10个交易日,与重要调整时间周期53日和55天对照,若本次波段调整依然呈现此前的规律性,则大盘本月底前后形成阶段性底部的几率较大,而9月沪综指有可能是中线探底后期。

  中登公司近日公布的8月统计月报显示,由于8月沪深两市振荡低位调整,成交量明显回落,投资者活跃度降低,日均新开账户与参与交易账户均处较低水平。其中,持仓A股账户占全部A股有效账户的比重57%,再创年内新低。应该说,持仓账户比例的数值及本轮地量最终很可能落在500亿、448亿或400亿元附近,而这将直接决定未来反弹的高度和级别。为此,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投资者应以静制动,尤其不宜跟风杀跌。

  阶段性底部正在临近

  尽管A股市场近期不断被各种悲观情绪压制,不过一些分析机构却认为,这种低迷表现或已充分反映了投资者的悲观预期。首先,国内货币政策确定性进入观察期,短期加码和放松的可能性都很小。其次,三季度企业盈利对市场的影响偏中性。盈利下调是宏观调控、经济降速的必然结果,估值已做出反应。特别是中报公布之后,63%的公司被下调2011年盈利预测,市场对此也作出了反应。只要不出现2008年式危机,盈利就不会蹦极式负增长。因此,至少年内不会出现估值和盈利双杀。再次,11月之前资金面实质性压力并不大,近期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又有助于平滑9月底的季度末资金面偏紧状况,特别是9月15日在“银行部分保证金存款纳入准备金基数”缴款的时点,7天、14天回购收益率是逐步回落的,和市场之前的预期相反,值得反思。

  “A股出现阶段性反弹行情并不需要太多条件,来自恐慌情绪的化解就能引发跌深反弹,而契机可能来自于外部恐慌性情绪的缓解。”兴业证券分析师指出,未来在欧洲主要国家的共同努力下,欧洲债务危机缓和仍是大概率事件。而海外危机阶段性缓和的几个时间点或有助于A股反弹行情的确认和巩固。首先是9月20-22日前后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和G20会议,而在此之前意大利融资压力以及欧洲商业银行评级危机也得以消化。其次,需关注9月29日德国议会对于EFSF的投票结果。而这个时间点,也可以充分化解A股机构投资者担忧国庆前后两个大盘股IPO的冲击。

  兴业证券分析师进一步指出,从博弈角度来看,A股市场短期的阶段性底部或已临近。首先,从投资者情绪看,上周A股交易账户占比仅为5.24%,已非常接近5%以下的低风险区域,意味着A股博弈价值提升。而近三周的交易量持续呈现地量,显示大盘处于低风险区域;其次,金融、石油石化等估值偏低且机构配置少的权重股企稳,制约指数下跌空间;第三,机构“多杀多”的行为已经有数日,茅台放量下跌,预示阶段性多杀多的能量充分释放,低仓位甚至空仓的资金也不敢贸然抄底,都反映了短期恐慌情绪宣泄告一段落。第四,近期A股市场对海外股市动荡也不再敏感,周三亚太市场都明显受穆迪下调法国两大银行评级冲击,而A股能抗住是个积极迹象。

  经济放缓制约投资信心

   基于不久前公布的8月份宏观数据,有不少分析机构认为,目前政策面仍处于观察期。首先,通胀压力仍处高位。8月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速为6.2%,虽较上月有所回落,但从绝对值来看依然处于高位,而且也高于此前6.1%的一致预期。结合历史规律及翘尾因素来看,9月通胀下行幅度依然有限,只有进入四季度之后通胀下行趋势才有望确认。在此背景下,高度关注通胀形势的管理层当前并不会贸然松动调控政策。

  其次,经济稳中趋降,“保增长”的必要性暂时不强。8月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小幅上升,投资环比增速小幅下降,消费环比增速略有提升,出口环比增速逆转为负值。总体看经济处于稳中趋降的格局之中,并不存在“硬着陆”的风险。鉴于调节经济的主动性依然较强,而且也乐于见到经济的适度放缓,管理层有足够的信心进一步观望后续经济形势。

  “如果四季度如愿盼来政策松动,A股市场无疑有望迎来一轮反弹。但问题在于,如果缺乏基本面的支撑,而仅仅依靠流动性,反弹空间必然是十分有限的。事实上,在通胀顶逐步形成、政策底有望来临的良好预期下,A股市场之所以难改弱势格局,很大程度上正是反映了投资者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国都证券研究部认为,中国经济正面临内忧外患的不利处境。就外部而言,债务危机已对欧美经济复苏进程构成明显制约,不论是借新债还旧债,还是向货币注水,都很难避免较长时期的开支紧缩。而且,大幅下行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也显示未来消费需求不容乐观。若其经济进一步放缓,我国出口产业将面临严峻形势。就内部而言,目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二、三线房地产市场。随着政策调控的深入,房地产市场与土地一级市场必将持续缩量,不仅商品房投资将不断下滑,而且其对地方财政、融资平台以及民间高利贷的冲击也可能超出预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