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造假门事件升级:石元春喊冤举报方称证据充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2 02:08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 吴丰恒 发自北京
昨日(9月21日),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三院院士”石元春遭网络实名举报的事件有了最新进展。《科学时报》日前公开了石元春撰写的《事实与真相》一文,文中石元春对 《中国学术腐败第一贪——揭露、控告原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三院院士”石元春的学术腐败》(以下简称举报材料)列举的问题逐条进行了批驳。
昨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首次接通了石元春研究生班同学陶益寿、林培的电话,他们参与了此次实名举报。陶益寿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举报方掌握了充分证据,不担心被石元春告上法庭。此外,陶、林两位教授还分别表示,自己与石元春关系不差。
同时,举报人田向荣向记者出示的一份所谓《深圳特区报》采访石元春的报道复印文件显示,石元春的确曾提到了这“10亿美元”。“如果说这个报道有假,他可以予以澄清,难道《深圳特区报》说假话?”田向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日前,中国农业大学已发布声明,称将就举报事件提请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石元春撰文批驳举报材料
在《事实与真相》一文中,石元春列出11点对举报材料的各个要点逐条回应。“我是个实干者,不是‘举报文’描述的‘行政管理人员’。张庄试验区的老村民更能为此作证。”
“PWS区域水盐运动测报体系主要工作是由我指导的研究生李保国完成的。在1991年出版的《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一书中的3、4、7、8四章主要作者的署名都是李保国。此项目与雷浣群老师毫无关系。”石元春表示。
此前,举报方曾称,“‘七五’黄淮海课题主持人辛德惠因病临时住院,石元春靠主持单位北京农业大学校长的权力,夺取了课题主持人的身份。”对此,石元春在文中回应称,自己1984年即是“黄淮海”科技公关项目专家组组长。
同时,石元春称,“从校长位置下来后,于1996年积极参与深圳绿鹏公司,研发的主要项目是陈永福教授的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技术和产品。既未开发过李季伦的阿维菌素,更不知什么6个股份公司和10亿美元订单。”
此后,石元春提到,“在我担任校长的八年间,学校正处于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发展时期,在进行改革和推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工作失当和不周之处,进而在感情上伤害到一些同志。”
参与联名举报的祖康祺、田向荣、杨智权日前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别谈到举报的目的是“不希望石元春继续忽悠”。对此,石元春也对举报人的举报动机进行了解读。
石元春说,“在开发阿维菌素项目上,李季伦教授对当时学校的做法不满,1995年曾就此向科学院等部门投诉过我。”“李先生是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对黄淮海项目和旱涝盐碱综合治理的研究根本不了解,竟以86岁高龄和资深院士身份为他人冲锋陷阵。”
对于举报人退休老教授祖康祺,石元春说,“因在拟定北农大报奖名单 (只有三个名额)时没有他而对我不满。”并称,祖康祺给他扣上了一顶“中国学术腐败第一贪”帽子。
对于举报人京农公司原副总经理杨智权、京农公司原职工田向荣,石元春称,“我根本不认识他们。”
对于自己的同学——83岁的农大老教授陶益寿、84岁的农大老教授林培,石元春未对对方的动机做出阐释,“他们是我的同学,都比我年长4岁,为了保护他们的健康,我不想谈他们的签名缘由。”
石元春表示,“个别人为泄私愤,捏造出这篇网文,并借用当今的网络技术,极短时间内在全球范围内将我丑化到了极致,想把我搞臭,让我身败名裂。40多年前满校园大字报和人与人之间惨斗的情境又成了我的噩梦。”
田向荣公开“10亿美元”报道复印件
对于石元春在《事实与真相》一文中表示 “不知什么6个股份公司和10亿美元订单”一事,昨日下午,田向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他是在说瞎话。他在深圳搞这个阿维菌素生产,10亿美金的订单,这是《深圳特区报》的报道,他在上面有讲话。如果说这个报道有假,他可以予以澄清,难道深圳特区报说假话?”
田向荣向记者提供的一篇名为“深圳是改造传统农业的理想之地——访北京农业大学校长石元春”的文章显示,“石校长说,北京农业大学参与并开发了伊维菌素这一高科技产品后,与深圳博大天然产物有限公司合作,在国内建起了6个生产该产品的控股公司,并接到国外10亿美元的订单。”文章署名为“《深圳特区报》记者张兴文”。
中国农业大学:将提请上级调查
9月20日,中国农业大学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的 “中国农业大学新闻发言人声明”显示,中国农业大学将提请上级有关部门调查,“我校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一贯采取坚决反对、严肃查处的态度;同时,也坚决反对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发布误导公众的指控和进行人身攻击。鉴于本事件的复杂性,学校将提请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根据事实,依法依规,作出结论。”
陶益寿教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有消息称学校已经把举报事件的相关材料交给了中国科学院。
记者访谈
陶益寿:
曲周盐碱治理不成功有事实为证
NBD:你和石元春是研究生班同学,又是几十年的同事,为什么要举报他?
陶益寿:同学、同事只是私人关系,学术问题是不能弄虚作假的。
NBD:你对田向荣、杨智泉反映的情况是否清楚?
陶益寿:李先生(李季伦)做了很多工作,都给我们做了介绍。
NBD:你掌握了哪些证据?
陶益寿:曲周治理盐碱方面存在问题,石元春在那里没有把盐治下去。我们的学生去玉米地里挖了一米深的土层后,下面就是盐层,这完全是事实。李先生也有充分的材料和证据。
NBD:举报材料公开之后,你和石元春院士有过接触吗?
陶益寿:没有什么接触。过去我们关系还不错,但是个人关系和学术问题是两码事。
NBD:举报可能引发法律纠纷,你会不会感受到压力?
陶益寿:我和林培商量过,主要看石元春,他要告上法院就更倒霉了,因为我们说的都是事实。
我们不怕他去告,他要告了,我们更高兴,他要不告了,我们也不想再扩大。
林培:
大致认可举报内容
NBD:作为同班同学,你为什么要站出来举报石元春?
林培:他的一些做法有不对的地方。过去做得不对的地方。
NBD:举报材料里面涉及到很多方面,你是否都清楚?
林培:举报材料是我的同班同学陶益寿写的,他拿给我看了,我就签了名。
NBD:既然签名,是不是意味你认可举报的内容?
林培:大致上是认可的。
NBD:你有没有想过,签名之后你们的关系会受到影响?
林培:这个没关系。我们的关系也好也坏,不过一般都是很好的。他不好那是他的问题。
NBD:你看了石元春今天发表的《事实与真相》吗?
林培:我不想写……他搞学术的问题,不是那么认真的。
石元春谈举报人动机
李先生 (李季伦教授)是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对黄淮海项目和旱涝盐碱综合治理的研究根本不了解,竟以86岁高龄和资深院士身份为他人冲锋陷阵。
因在拟定北农大报奖名单(只有三个名额)时没有他,祖康祺老教授当时就对我不满,并给我扣上“中国学术腐败第一贪”的帽子。
我根本不认识京农公司原副总经理杨智权和京农公司原职工田向荣。
83岁的农大老教授陶益寿、84岁的农大老教授林培是我的同学,都比我年长4岁,为了保护他们的健康,我不想谈他们的签名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