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猎民村里新气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2 09: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秋季的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风光旖旎。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正在大棚里忙碌的猎民白晶满面笑容,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我从育菌厂赊购1.2万袋黑木耳食用菌,收获了400公斤干木耳,返还菌厂成本后,纯收入达5000元。今年我对生产技术更熟悉了,收入估计能翻一番。”

  像白晶这样的猎民在鄂伦春自治旗还有很多。“只要你愿意干,日子就会好起来。”猎民吴苏海不仅这么说,也是踏踏实实这么做的。他说,最近几年家里的生活越来越滋润,不仅承包了土地,还购置了农机具,赚的钱一年比一年多。

  鄂伦春自治旗建旗之初,地广人稀,经济落后,恶劣的自然条件、闭塞的交通状况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发展。今年74岁的鄂伦春族老人额尔登挂说,“当时,我们整天打猎,住着10天一修的‘斜仁柱’,几年十几年都不到山外去。”是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让曾以打猎为生的鄂伦春人迁往山下,住进房屋,也见到了大山外面的世界。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鄂伦春自治旗近年来认真落实“禁猎”政策。但是这些连“刀耕火种”都没有经历过的猎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不懂农业生产技术,不懂经营管理,更不知道该怎么摆弄现代化的农业机械……

  就在大家都感到迷茫的时候,旗委、旗政府派人来了,带来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带来了帮助猎民们发展生产的技术,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还派来了懂得农业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帮扶猎民。

  鄂伦春自治旗委常委、副旗长凌云说,“鄂伦春人为了响应国家的‘禁猎’号召,他们放下了猎枪,放下了弩箭。我们得对得起他们!”

  “‘禁猎’后,我们不仅没有挨饿,收入还大大增加,政府帮我们先后建立了滑子菇、木耳食用菌培植基地,帮我们建立了肥牛、野猪和狍子等特色养殖基地,还有蔬菜种植基地,我们懂技术了,发家致富了。现在,我们的人均收入超过了5000元,这可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呀。”一名猎民高兴地告诉记者。

  整齐划一的野猪、鹿等特色养殖区,生机勃勃的葡萄、蓝莓等绿色农业生态园区,还有集射击、射箭、赛马等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民俗旅游区,展示了猎民们的“超前”意识。据多布库尔猎民村村委会主任吴苏海介绍,今年该村仅民俗旅游业、特色养殖业、生态农林业3大主导产业就可实现增收100余万元。

  今年正是鄂伦春自治旗建旗60周年,猎区游牧民定居工程也全部竣工,多布库尔猎民村的32户猎民又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区。说起这些,白晶非常激动,“党的政策好,不但为我们提供就业的渠道,还给我们解决了住房问题。现在,我们住在面积达60多平方米的楼房里!”

  额尔登挂老人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鄂伦春族60多年的发展历程,她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们在大山里生活太苦了,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们哪能过上这么幸福美满的生活。你看看,猎民们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彩电、冰箱、小汽车对我们来说也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